越难的时候,越容易掉入“择时”的陷阱 | WBO新年献词
文 | WBO团队
编 | Candy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狄更斯在《双城记》的感受也恰如其分表达了葡萄酒业的现状。
2020年的疫情也加剧了葡萄酒行业的分裂:有人充满期待,无比坚定;也有人失望不已,急于转型。
部分葡萄酒人挂在嘴边的是“红染酱”。过去一年,一些葡萄酒进口商和经销商纷纷介入酱酒,清仓或者减少葡萄酒领域的投入,把酱酒当成抵抗风险的机会甚至是“救命稻草”。这不免让人联想起投资领域的“择时”理念:预测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的走势,通过不停买入和卖出套利。
择时真的是一种好的投资理念吗?很多金融投资领域的长期主义者都并不认同,而且目前看来,大部分投资人择时战绩并不比长期主义者出色。何况是实体行业呢?跨行则意味着更多的风险。
首先,去酱酒“掘金”的葡萄酒商,哪一位不是新行业的小学生?可能除了资金还较为宽裕,在人脉积累、渠道适应、产品选择、合作伙伴诚信度、发货是否及时等层面,应该都存在短板。捧着钱,毕恭毕敬,每天等着厂家或上游发涨价通知,没有话语权,市场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将面临一大堆库存,应该是2020年很多葡萄酒人转型酱酒的现状。
此外,酱酒品质的坑最值得警惕。酱酒有坤沙、碎沙、翻沙的差别,还有串香酒;用于酿酒的高粱产区不同味道也相差万里,门道之深,难度不亚于葡萄酒,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葡萄酒商贸然进入,能不触雷吗?
酱酒价格虚高及缺乏品牌力的坑估计不少人已经踩了。不少葡萄酒商选择了和贵州中小酒厂合作,但你是否知道,贵州现在酱酒的条码数并不比葡萄酒少吗? 不少酒厂并无打造品牌的规划,经营上短视,价格水分很大。对于缺乏专业性的葡萄酒商而言容易陷入出大价钱却买不到好品质的怪圈。
2021年,有从业者也认为酱酒品类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除了极少数品牌外,很多酱酒企业和经销商也在煎熬,你贸然进入,占用大笔资金,风险能不大吗?
而反观葡萄酒行业,已经度过了至暗时刻,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年轻消费人群的成长,葡萄酒市场会迎来恢复性增长,酒精度低度化大趋势不会改变。在葡萄酒大品类里,其实还有很多新赛道值得尝试,比如一些被低估的大单品、有机葡萄酒、公认的精品葡萄酒、无醇葡萄酒等。
有时,越难的时候,就对自己所属的行业越悲观,越容易落入“择时”的陷阱。葡萄酒商还是应该聚焦主赛道,别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做一个坚定的不被割韭菜的长期主义者。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WBO都坚定看好葡萄酒行业,让我们一起对酒当歌,并肩作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