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社保后的烟酒行如何自救

2025-08-19 09:22

近日,强制社保实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自9月1日起,所有用人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五险”,任何形式的“弃保”协议均属无效。


对于酒类行业而言,特别是烟酒行渠道,此前一些老板和员工形成了一定的社保“默契”,今后将如何面对这样的新规?


01 “默契”的君子协定时代终结?


在烟酒店和小微酒类零售终端门店,尤其是街边的夫妻店,针对社保问题,部分店主与员工之间形成一定的君子协定,大家也形成了一种“默契”。


对于门店的经营者而言,为仅有的几名员工缴纳社保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可能影响本就薄弱的利润。同时,许多基层店员更关注每月实际到手的现金收入,甚至会主动要求不缴纳社保以换取更高的到手工资。


另外,这类店铺的员工流动性大。不少员工视其为短期过渡性工作,因此并不看重在当前单位积累社保缴费年限。


一位四川的烟酒店负责人金淼就表示:“一些规模较小的烟酒店、酒类终端门店为了节省成本,让员工签协议或者是一些承诺放弃社保,直接以现金的方式补贴给员工。”


福建泉州一家较大规模烟酒行的负责人表示:“我们门店有6个员工,都是按工资+社保补贴给的,这样员工到手的工资也多。”


但强化社保实施后,这种现象将被改写。对于行业用工来说,越来越规范无疑是好事。但当下中小微型烟酒行及零售终端、个体户烟酒店面临激烈竞争。酒类市场疲软、名酒利润下降、“限酒令”及即时零售新业态的挤压,利润空间收紧。如今再添社保支出,经营者的短期压力不言而喻。


02 烟酒行和酒类零售店如何应对?


“现在人工成本太高了。”一位在四川拥有4家酒类零售门店的酒商刘涛表示。“客观来说对小微酒类零售门店的压力还是蛮大的,我们给到员工的基本工资都是4000元+,社保缴纳下来公司花费在5500元+,而员工到手有时候不到4000元,他们感觉薪资也不高,但是公司为员工支出的成本已经不少了。”


他继续说到:“我们一共有4家门店,员工都缴纳了社保。但是确实有员工不想缴纳,想我们为其折现,我们拒绝了,因为对公司来说潜在风险太高了。”


据了解,现在成都的最低社保缴费基数4511元,公司缴纳1100元左右,员工自己承担470元左右。“我们门店只有2个员工,基本工资是3000元,也是按4511元缴纳。他们到手估计就2500元左右。他们觉得到手的工资少了,实际我们的人工成本直接增加了2000多元。”成都经营一家烟酒店的负责人表示。


“今年经营本就不景气,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后,月度利润已十分微薄。若再承担这笔支出,门店可能面临亏损。”该酒商坦言。


这位酒商称:他了解到部分夫妻店形式的烟酒行,一般会招一个店员,如果9月1日起要再支出一笔社保费用,大多会选择辞去这个员工,夫妻两人自己维持。


部分烟酒门店因为经营困难,做出裁员等措施。福建一位酒商汪海洋表示:“现在用工成本高,不过我们对正式全职的员工一直都有买社保。但是为节省开支,现在也优化掉了2个人员。另外,文员兼出纳及订单处理岗。这两年也一直在裁员,保证经营状况。最近还和卖茶叶的门店合作,把一些酒柜放到该门店,大家签订兼职合作协议,我们给一点兼职工资,他们自行购买社保。”


山东一位酒商王涛坦言:“我们以前员工有十几人,都给他们交社保。但是今年主要还是酒类动销疲软,经营难以为继。所以上半年把员工裁完了,果断关店,就维持一个工作室,不需要雇员工了。现在就是做做短视频,联系老客户,勉强维持。”


“我们本来是想和员工商量,在他们的收入里扣除一部分正常交社保,但员工拿到手的就更少了,他们也不愿意,我们只能做一些人员优化。”重庆一位酒商坦言。


不过,天津我爱我酒负责人郭福生坦言:“我们早就转型采用全合伙人制运营模式,店长持有股份并参与分红,目前整体收入表现良好。合伙人通过分红自主承担工资与社保缴纳,实现风险共担。这一模式或可为需管理大量员工的企业提供新思路,传统聘用制不仅人力成本高昂,且企业需独自承担用人风险。”


金淼认为:“对于中小型酒类门店,特别是单体店规模较小的一些店,包括原来经营不规范的一些门店,会增加运营的成本。所以对于现在整个酒类行业,包括烟酒店要规范经营,这是必然之路。”


“具体到酒类行业本身,也确实是进入一个大的调整期,特别是对原来传统烟酒店,挑战很大,今年都看到了部分门店关门转让了,估计这个现状还是会加剧。”刘涛表示。


社保带来的短期人工成本上升,客观上正倒逼门店转型,要么坚持极度节约成本的“夫妻店”0招人模式,要么向抗风险能力更强的新型连锁终端转型。当前的挑战也是行业从不规范经营向规范化、可持续经营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