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进口商数量骤减,有知情人士称近两年减少30%以上
有业内人士向WBO透露,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的葡萄酒进口商数量有明显下降。一位进口商也透露,最近去拜访渠道商时感觉竞争没以前那么厉害,原因是有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进口商数量是否果真如上述人士所言大幅减少?导致减少的因素又有哪些?WBO向部分业内人士进行了求证。
1
多数认为进口商数量至少减少两成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进口葡萄酒经营单位为8181家,到2019年,这一数据下降为7920家,开始出现下降的苗头,尽管2020年和2021年的数据没有公布,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下降的幅度会更大,至少在两成。
广东深圳作为国内重要的葡萄酒进口口岸之一,据深圳市葡萄酒行业协会会长武运平回忆,2016年在深圳海关登记备案的葡萄酒进口商超过3800家,他表示虽然目前没有最新的进口商数量统计,但从近年来进口葡萄酒数量的下降也可见一斑。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4.24亿升,同比下降1.36%,而2020年进口量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28.8%。据此,武运平估计近两年来进口商减少约1/3。
陕西西安深巷子葡萄酒超市副总经理牛军军告诉WBO,自疫情发生以来,前来洽谈的进口商减少了10%—20%,主要是澳洲酒的进口商减少较多,相对而言做其它国家葡萄酒的进口商减少并不太明显。
山东济南一位经销商表示,目前基本没有进口商来向其来推荐产品了,“都知道生意不好,堂食随时都有可能停掉,因此需要进货就直接找以前的供货商拿货,目前都还能联系上。”他笑言。
浙江义乌集华酒业的门店位于当地繁华地段,负责人叶利斌感觉近两年前来洽谈业务的进口商代表减少了约1/3,“据我了解,有很多进口商将手里的货清完之后就不做了。”
据专业从事葡萄酒运输的海蓝德国际货代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有看到部分进口商从开年以来已经停止了采购新订单,很多进口商仍在销售去年的库存。”至于比例方面,他估计减少了大致三至四成,但表示不同规模的进口商情况有差异——中小型的进口商存在部分消失的情况,大型进口商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
对此,浙江宁波云海方舟葡萄酒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征波也表示,与自己合作的大型进口商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他认为与大多数行业一样,进口葡萄酒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规模化集中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只不过近两年来的疫情成为了这种趋势的催化剂。
由此可见,进口商数量减少既是进口葡萄酒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部竞争所致,同时自2020年以来发生的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也进一步促成了这种整合。有业内人士分析,当国内的葡萄酒进口商数量达到2000家左右这样一个动态平衡的数量时,国内市场上进口葡萄酒过于碎片化的现象才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这对其保持合理的渠道规范也有一定的好处。
2
行业自我驱动进行洗牌,疫情加速洗牌进程
至于进口商减少的原因,大家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首先是进口葡萄酒行业自我调整的内在驱动。有行业人士表示,如前所述有近万家进口商的话,那么整个进口葡萄酒领域或有近10万个品牌、近百万个SKU,可以想见这是一个进入门槛低、极度碎片化且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市场。参考其他品类走过的历程,进口葡萄酒行业本身就需要进行一轮甚至数轮洗牌,那些不下功夫进行品牌化运作、仅走纯贸易商路线的进口商将率先出局。而据WBO了解,那些坚持品牌化经营、坚持走精品路线的进口商在进口量额方面都有所增长,成为行业洗牌的受益者。
其次,疫情加速了这次行业洗牌的进程。上述海蓝德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疫情导致进口各个环节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中小型进口商的资金压力剧增,不堪重负的只有退出;另一方面,餐厅、酒吧以及各类聚会场所的经营受到疫情的影响,终端消费量持续减少,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预防如今也被纳入一些大型进口商的发展扩张考量因素之一。
葛征波透露,很多小型进口商因为整个进口链条上的生产和运输周期拉长,资金周转周期至少翻倍,为降低风险,往往不再自己从事进口业务,而是向大型进口商在国内调取现货,在利润和风险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最后,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国灌保灌对原瓶进口产生冲击也导致进口商数量减少,这从近年来散装葡萄酒的进口量持续增长也可以反映出来。他表示,正规的进口原酒在国内进行灌装也无可厚非,但部分企业甚至是在“三精一水”勾兑的所谓葡萄酒中加入少量甚至根本不加原酒,这才会导致很多线上平台上的超低价进口葡萄酒出现,他估计这样的“擦边球”产品每年投放到国内市场的数量以数亿瓶计,而这类产品率先冲击的也是那些不具备品牌影响力的进口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