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葡萄酒商也苦闷:本地业务下滑50%,发外地物流费又暴涨
2022-06-07 17:52
6月6日,北京大部分地区(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开放堂食。时隔36天,从餐饮开始,北京的烟火气开始回归,停滞月余的酒市也得以“松绑”。
作为国内最具消费力的城市之一,叠加特殊的城市定位,北京也是全国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前沿阵地。WBO采访了多位北京地区的葡萄酒商,了解封控期间的一线情况。
01
堂食关闭,用酒场景缺失,本地销量下滑三到五成
五一以来,按照疫情防控统一部署,北京餐饮暂停了堂食业务,由于消费场景的缺失,葡萄酒的餐饮、团购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次疫情对于北京叁拾峰商贸的联合创始人窦春艳来说影响很大,由于她的公司主要为一线城市时髦的Wine Bar和西餐渠道供精品葡萄酒,北京和天津的仓库都被封了,面临无法堂食和无法发货的问题,封控期间销量下滑了近50%。
“北京这次其实损失最大的是餐饮渠道。”北京酒商小志(化名)表示,不能堂食的情况下,门店是没办法销售的,封控期间销量下滑了30%左右,靠外卖平台拓展订单,但杯水车薪。另外,他认识在北京开餐饮店的朋友,由于不允许堂食,酒水是没有销量的,解封后店内库存还有不少,解封后进货需求也不大。
图片
东科嘉酿四海酒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亚东告诉WBO,“我们做了很多新型的葡萄酒吧、Wineshop,这种新型零售渠道需要有场景支撑,缺乏了场景支撑,销量就会明显下滑,对应的进口商的采购也会断崖式下滑。”
高乐酒业联合创始人常亚楠也表示,虽然自己的公司没有做餐饮渠道,但暂停堂食后,饮用葡萄酒的场景缺失,由于葡萄酒的自饮数量很小,团购业务也受到很大影响。
02
有酒商靠省外业务活下去,物流成本上涨30%
WBO了解到,在新冠疫情之下,大部分进口酒商选择向外延伸自己的商业版图,有些酒商辐射的城市较多,因此个别地区受到管控对生意大盘的影响相对小一点。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分仓,例如天津等,通过其他分仓逐步往外地其他区域发货,分散了一些疫情带来的损失,如果只做本地市场,这次损失可能比较严重。”东科嘉酿四海酒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亚东告诉WBO。
“我们做全国的生意,目前除了北京和上海的生意有问题,其他地区的都还好。”窦春艳透露。
但物流和仓储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也为不少酒商加重了资金周转的压力。
“今年物流成本整体上涨,仓储成本上涨了15%,物流平均下来上涨了30%,上海最为严重。”丁亚东称,这影响到了方方面面。
03
“经济疲软”让酒商承压,竞争延续至线上
在采访中,WBO还发现,除了突发疫情和封控的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对葡萄酒市场造成的影响将更为严重,品牌竞争在线上更为激烈。面对经济压力,不仅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下降,还有酒商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图片
北京地区的进口酒商胡岸(化名)坦言,面对反反复复的疫情,下行的经济形势,自己已经失去信心了:仓库在上海,一直都不行,北京只有一部分货,但疫情下销售也很差,面对现在的情况,准备“躺平”了,实在不行不干酒这一行了。
另一位北京地区进口酒经销商刘安(化名)告诉WBO,一直在铺设电商渠道,强势的品牌在仍有销量,因此自己的业务受影响也比较有限。
“除了建设分仓、分散压力外,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搭建一些线上的产品,不管是抖音直播间还是线上的三方平台,目前主要做中低端价格带的产品,做得还可以。过一阵天气热了,白葡萄酒和气泡酒的销量会涨一些。”丁亚东认为,压力之下,要向前看。
北京花雅酒业总经理刘峰伟表示电商平台也并不好做,去年中秋期间公司曾推出了一款爆款产品,多次上架后就卖断货,但今年上半年电商平台普遍销量不大,京东还下架了很多SKU产品。对他来说,现在首要任务是保证生存,开源节流,不再扩大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