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小型进口商退出,葡萄酒市场“大洗牌”渐入高潮
WBO近日调查中发现:不少中小型葡萄酒进口商今年已经停止进口,有些开始清理库存,有些在国内寻找现货予以代替。
对于中国葡萄酒市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变化,也许会引发进口葡萄酒行业更大的洗牌。
1
在市场找现货的“进口商”多起来
“我以前主要做一个澳洲五星级酒庄的精品酒品牌,当时生意还不错,因此也在尝试进口一些其他产区的精品酒以增加品类,但从今年开始,我停止进口了。”一名华北地区的酒商王韦(化名)告诉WBO。
据王韦介绍:公司以前主要做葡萄酒的分销,但如今转为主做团购与零售。
情况相仿的,还有天津酒商陈航(化名)。据陈航介绍:公司在2019年以前做澳洲精品酒进口,主要针对餐厅、酒店渠道。此后一方面出现疫情,另一方面市场产生了变化,便改为在国内拿现货。
同样,长沙葡壹精品酒业总经理方奕在几年前也积极从经销商转变为进口商,尝试与同行拼柜。但由于自己针对的客户群体依然是私人客户与餐饮渠道,量并不大,因此近两年停止了自主进口。
就此,WBO还询问了莫维(上海)商务服务有限公司CEO李亚军,他也表示:中小进口商倾向于拿现货的现象在近两年确实变得普遍。
2
一边市场萎缩,一边库存高企
谈及转变的原因,王韦认为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是主因。他指出:本来进口商之间的内卷就比较严重,疫情发生后,各地的招商活动都取消了,获客渠道变少,获客成本变高,因此索性不做进口了。
陈航则指出:自己做进口,仓储、人员费用都比较高,需要一条柜起,即便拼柜也至少是几个托盘,一旦有风吹草动,就造成货物积压,挤占资金。而且大多数葡萄酒还需要在短期内喝掉的,年份稍微久一些,往外批发的难度也增加,这些都是成本。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就暂停了直接进口。”陈航说,“如今市场低迷,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感觉做进口很难长期维持,只能先拿现货,等待市场变暖以后再做新的打算。”
李亚军也谈到了相类似的观点,他指出:现在大的消费市场不是很活跃,小一点规模的进口商从国外进口要一两个柜,还要花个2-3年去卖,资金成本,仓储、人员开销相对较高。而很多小型进口商,转向国内大的进口商拿现货,不用压资金,灵活很多,虽然利润低一点,在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这种方式更可持续。
陈航也认为,拿现货是目前比较妥善的一种进货方式,他说:“现货可以10件起订,选择面也更多,可以丰富自己的SKU,最大的缺点就是进价高,但葡萄酒生意属于长期市场,关键还在于自己足够专业、客户认可,因此,活下来,把客户维护好才是根本!”
而长沙葡壹精品酒业总经理方奕则认为,如果自己做的是面向消费者和团购客户的销售,自己进口连价格的优势都不一定有。
“我此前尝试过直接进口,但我发现,由于我的量不大,直接进口只能与产区一些家庭式小酒庄合作,无法与产区的头部酒庄合作。基于同样的原因,我拿到的货价格也不如整合能力强的专业进口商,加上各种成本,跟国内拿现货比起来其实差不多。”方奕说。
不少进口商库存较多,则是其停止进货的原因之一。
据WBO了解,某澳洲酒进口商李明(化名)在澳洲酒无法继续经营后,同样改变策略,进口意大利葡萄酒尝试销售。然而该名进口商自从在2021年从某意大利酒厂进口了两个货柜以后,就再也没找这家酒厂进货。这名进口商此前的进货中,有多个托盘都是为餐厅客户所订制。然而近两年餐饮渠道回款很慢,自己的库存比较大,资金并未充分回笼,因此不继续进货。
前述进口商王韦的情况也类似,今年主要卖此前进口的库存,同时也在其他进口商处拿一些现货进行补充。
3
价格逐渐透明,自主进口吸引力减弱
方奕认为,市场变得成熟,促使了更多中小型进口商已没必要自主进口,他说:随着葡萄酒市场的成熟,葡萄酒的价格肯定是愈来愈透明,以前很多经销商不专业,会给进口商卖高价的机会,这让一部分经销商愿意自主进口,也催生了一部分进口商觉得有利可图。
“而到了今天,产品价格透明以后,进口商批高价的可能性变小,做批发的酒商出于安全考虑拿现货,也能找到价格合理的产品。因此形成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局面。”方奕说。
李亚军也表示: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市场相对成熟,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也越来越透明,大家都对合理的价格有了清晰的诉求,这样的话,则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做自己擅长的一端,并为进口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拿下好的品牌、丰富的产品线,同时把供应链做好,对客户有足够的吸引力。
“事实上,在成熟市场,进口商和经销商都是各司其职。只是我们中国市场比较大,各地发展不均,所以这个调整周期会长一点。”李亚军说。
4
进口葡萄酒“大洗牌”进入高潮
WBO此前曾报道过,在2019年,我国进口商数量为7920家,此后无新数据公布,但不少进口商认为,经过2020和2021两年的下行期,我国葡萄酒进口商的数量又下降了一半左右。
一名熟悉市场情况的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现象,可以洞见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大洗牌已经进入高潮阶段,未来,进口葡萄酒商大概率会持续减少,甚至减少到1000家左右,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碎片化”现状将进一步得到改观。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未来能立足、能长期坚持进口的进口商,无非就是这三类——第一类有强大资金和分销能力,手握强有力的流通品牌,或者有在中国打造品牌的能力,从而树立准入门槛;第二类进口商拥有专业的上游整合和多元服务能力,包括全球采购、物流、仓储、资金能力,提供进口保姆式服务去满足其他客户的需求;第三类进口商,在精品葡萄酒领域足够专注,在各个产酒国已经完成精品酒占位,可为客户提供最佳高品质产品、高口碑产品解决方案。”这名业内人士说。
“尽管进行葡萄酒进口的门槛看似不高,但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集中。对于那些在特色渠道、零售团购上有能力的酒商,其实已经没有必要自主进口,应该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