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最大葡萄酒生产商誉加遭遇危机:拖欠葡萄收购款,亚太办公室搬离上海

2023-07-07 17:20


近日,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合作社CCW正考虑就付款纠纷,对澳大利亚产量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誉加葡萄酒(Accolade Wines)采取法律行动,并将双方的纠纷公之于众。


曾经在中国市场雄心勃勃、大手笔投入的澳洲葡萄酒巨头誉加葡萄酒,如今被曝光欠供应商的钱,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WBO进行了一番调查。



01

CCW称“老买主”誉加欠钱,澳洲葡萄减产涨价带来新压力


据相关媒体报道:CCW代表澳大利亚河地产区(Riverland)约600家葡萄种植者,每年向 Accolade Wines 供应约 20 万吨葡萄。该组织声称,一些葡萄种植者尚未收到今年交付葡萄后的款项。


CCW 还称:目前,设拉子和赤霞珠葡萄的最终价格仍未确定,这给葡萄种植者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加剧了混乱。


CCW 首席执行官吉姆·戈登(Jim Godden)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向誉加葡萄酒发出了最后通牒。


为了缓解葡萄酒供应过剩的情况,誉加葡萄酒此前曾向河地产区的葡萄种植者提供每公顷 1250 澳元的价格,让他们从红葡萄转向白葡萄,并提供每公顷 1000 澳元的补贴,用于封存部分葡萄园。当时,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约有4亿升过剩的红葡萄酒。


图片



然而,CCW 抱怨誉加所提供的价格无法覆盖生产成本,尽管它理解誉加也遭遇了困境。


除了此前的价格纠纷,河地产区的葡萄种植者还对2024年感到担忧。公开记录显示,每吨红葡萄的价格为150澳元,而每公顷的生产成本已经超过了市场价格,从300澳元到400澳元不等。


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葡萄种植者面临的问题迫在眉睫,即如何为2024年的葡萄提供资金。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对本就充满挑战的局势的担忧。


就此,WBO向澳大利亚天鹅酿酒集团求证,该公司总裁李卫向WBO证实:“今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减产,带来了原酒成本的提升。”


02

重仓中国市场遭遇政策变化,亚太办公室搬离上海


中国的反倾销关税加剧了澳洲红葡萄酒供应过剩。随着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下降,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生产商面临着葡萄酒过剩的局面,同时又在努力寻找替代市场。


而誉加作为澳大利亚生产量最大的葡萄酿酒企业,在反倾销之前的几年,一直重仓中国市场。疫情前,誉加葡萄酒便把亚太区办公室设立在上海,其老板也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销售方面,凭借在中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夏迪系列,在中国连续与大商签约,在此期间,其品牌推广活动不断。直到疫情及随后的反倾销关税,让誉加葡萄酒开拓中国市场的脚步戛然而止。


图片



据熟悉誉加的酒商王斌(化名)介绍,誉加葡萄酒目前已经将亚太区办公室迁往东南亚,负责人也变成了一名长居巴厘岛的印度籍人士,中国区域大量裁员后仅剩5人。


“在反倾销刚刚开始时,誉加还在中国短暂的销售过一些澳洲原酒进口、中国灌装的产品,但似乎并不成功。目前主销的是智利、南非、新西兰葡萄酒,没有澳洲酒。”王斌说道。


不久前在新加坡举办的Vinexpo展会,吸引了众多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商去设展,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富邑、卡塞拉家族等澳洲葡萄酒巨头都布置了很大的展台,但并未看见誉加葡萄酒的身影。


此外,誉加葡萄酒在澳大利亚也一直在积极进行轻资产化,包括在2022年先后出售了位于雅拉谷的55公顷葡萄园以及一间酒厂。令人没想到的是,如今却连收购葡萄的费用都无法按时支付。


图片



誉加内部是否出了问题?对此,王斌予以了否认,称誉加运行良好,很快其全球总裁还计划来中国考察。


不过一名在澳大利亚工作的酒商林欣(化名)却告诉WBO:“据我所知,誉加内部有重大变动。而且,誉加与酒农之间,也存在一些内部问题,毕竟誉加这种公司不缺这点钱。”


事实上,在2018年以前,誉加一直把重心放在澳洲本土与英国市场的葡萄酒公司,在中国仅以单纯贸易的模式销售。2018年,国际资本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收购了誉加,至于收购原因,该集团曾公开表示是为了重仓中国等亚洲市场。而今,中国市场不再,这是不是誉加内部发生变化的原因呢?WBO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