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中国葡萄酒传奇先锋 | Decanter特别推广
Decanter杂志讲述张裕开拓创新的百年历史。本文首次发布于2024年10月刊。
对葡萄酒世界而言,19世纪末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1870年,西班牙的Jaime Torres Vendrell和Miguel Torres Vendrell兄弟创立了桃乐丝酒庄(Bodegas Torres)。1892,在加州的蒙特贝罗山上,里奇酒庄(Ridge Vineyards)种下了第一批葡萄藤。同时,横扫整个欧洲的根瘤蚜灾害终于接近尾声。
此时在远东,企业家张弼士于189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葡萄酿酒厂。
17岁时,张弼士只身前往东南亚,经过艰苦奋斗,通过土地开垦、航运、矿业等积累了巨额财富。鼎盛时,据说他名下的资产超过了清政府的总收入。
1871年,在印度尼西亚吧城(雅加达)的法国领事馆,张弼士第一次接触了葡萄酒,并萌生了创办中国第一家葡萄酒公司的想法。经过广泛调研,他选择在漫山遍野可见野生葡萄的山东烟台,建立自己的葡萄酒厂。他将自己的酒厂命名为“张裕”,寓意“昌裕兴隆”。
为了找到合适的酿酒师,张弼士尝试了三次。第一个候选人是英国人,但他在漫长的航程中去世;第二个酿酒师来自荷兰,因不称职在两年后被解雇。
最后,奥匈帝国驻烟台副领事、酿酒世家成员巴保男爵(Baron M von Babo)毛遂自荐,成为了张裕的酿酒师。在他的指导下,1899年张裕酿出中国第一瓶葡萄酒,1914年又酿出中国第一瓶白兰地。
领域先锋
尽管诞生于一个历史激烈动荡的时期,张裕却无愧为中国葡萄栽培和酿造的先驱。
创立伊始,张裕先后从欧洲引进了124个品种、69万株苗木,并将它们嫁接到本地的山葡萄上,以适应当地气候。时至今日,中国90%以上的酿酒葡萄品种都是由张裕最初引进并命名的,而许多国际葡萄品种现在广泛使用的中文名称,也是出自张裕。
在酿酒厂,张裕从奥地利和意大利采购橡木材用于制桶,并从欧洲进口压榨机和蒸馏器。张弼士还从自法国、德国和日本采购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玻璃瓶厂,年产量达到一百万只,早早实现了“酒庄装瓶”。
1912年,清朝覆灭,两千年帝制走向终结。举国上下勉力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时,1915年,74岁的张弼士率领中华游美实业团,参加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在此,中国葡萄酒和白兰地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
张裕的红玫瑰红葡萄酒,雷司令干白葡萄酒、可雅白兰地和琼瑶浆味美思均获得了博览会的最高奖项——头等金牌奖章(Grand Prize)。
民族品牌
20世纪30年代,在由于西方的侵占而短暂免于战乱的民国上海,张裕葡萄酒在社会名流间风靡一时。
1931年,张裕以蛇龙珠为主要原料,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干红葡萄酒品牌。当时的张裕总经理徐望之将其命名为“解百纳”。这个诗意的名字,取自“携海纳百川之胸怀,秉中西合璧之理念”之意。“解百纳”至今仍是张裕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超级大单品。
1949年10月1日国庆夜,张裕葡萄酒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国宴。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将张裕白兰地赠送给各国政要。在关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会议上,这段“白兰地外交”也进一步巩固了张裕作为中国顶级品牌的地位。
引领未来
1953年,陈朴先成为张裕的首席酿酒师,她在这一职位上工作了40年。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性酿酒师之一,她在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突破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2年,她成立了中国首个干红实验室——解百纳干红实验室,改进了张裕干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与此同时,张裕积极传播酿造技术,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40年来,为追寻葡萄酒顶级风土,中国更多地区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张裕也在山东以外扩展酿酒事业,启动了宁夏、北京、辽宁、新疆和陕西的项目。特别是在土地贫瘠的地区,这些大规模的生产项目,在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张裕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二十多年排名第一,并在法国、西班牙、智利和澳大利亚投资收购了酒庄。张裕集团如今坐拥14家酒庄,分销网络覆盖80多个国家。
随着葡萄酒世界越来越重视产区特色,张裕进一步开展创新,将本土酵母、中国橡木桶和中国陶罐运用到酿造中,旨在表达“中国风土,张裕风格,世界品质”。此外,张裕还在试验更适合中国多样化气候条件的少见酿酒葡萄品种。
张裕成立至今,已有132年的历史。面对愈发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张裕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可以肯定的是,在历史的每一个转折点,这个传奇品牌背后的人们总是展现出智慧和决心,并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