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O辟谣| 通过葡萄酒背标是否有英文和QS标志来辩别原瓶进口的方式不靠谱!
文| WBO团队
随着葡萄酒在中国受到消费者的亲睐,葡萄酒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愈发突出,互联网上各种教消费者辨识葡萄酒真伪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笔者细看不少辨识葡萄酒优劣真伪的网文,却发现一些观点不仅不专业,还会误导消费者。最近,笔者就读到百家号一篇题为《年底了,记住这几点,买对红酒不吃亏!》的网文,大谈“原瓶进口”与“原装进口”的差别。
乍看之下,笔者也觉不解——原瓶进口与原装进口究竟有何差别?继续读,才明白原来网文中的“原装进口”实际为进口原酒国内灌装的含义。“原装进口”的称呼十分不严谨,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篇网文还称:可以通过背标是否有英文、是否有QS标志、软木塞质量来判定葡萄酒为原瓶进口与否。而这些所谓的区别,笔者认为不靠谱。
双语背标并非原瓶进口葡萄酒必备条件
而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葡萄酒应有中文标签,否则不予进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则规定标签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也就是说,葡萄酒背标可同时出现中文与外文背标。但外文背标可有可无,必须有中文背标。
为节约成本,如今市面上绝大多数原瓶进口葡萄酒均仅有中文背标,与国内灌装的葡萄酒无异。因此,通过是否有中外文双背标来判定葡萄酒是否为原瓶进口,是极不合理的。
此外,把外文背标称之为“英文背标”,亦相当不专业,产酒国不同,背标可能还有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种文字。
QS标志已基本退出市场
网文还称:国内灌装的葡萄酒经过我国的生产环节,瓶身会出现蓝色的标签。
蓝色标签为何?笔者猜测应指食品生产许可证QS标志。而非指整个背标为蓝色。这样不清不楚的陈述很可能会对不了解食品标签规则的消费者带来误导。
更重要的是,早在2015年,《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便规定QS标志逐步退出,并以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编码)取而代之。在此之后,大多数企业已主动将QS标志变更为SC编码。《办法》还规定2018年1月1日起不再使用QS标志,但此前生产的仍可流通。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仍标注QS标志的国内灌装葡萄酒、国产葡萄酒已越来越少。
因此,以QS标志来区分原瓶进口与国内灌装葡萄酒同样不严谨。正确的方式是根据背标有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QS标志来辨别国内灌装酒。
没有法规要求进口葡萄酒必须用软木塞
这篇网文还提到另一个原瓶进口葡萄酒与国内灌装葡萄酒的区别:原瓶进口红酒用的瓶塞是配有文字的软木塞,原装进口红酒用的瓶塞就比较差。
如此陈述,极不靠谱!葡萄酒产地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要求葡萄酒需采用带有文字的软木塞、且还要质量好。事实上,在旧世界国家,不少便宜葡萄酒为降低成本,均使用便宜的合成塞而非木塞。而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许多价格昂贵的精品葡萄酒还会使用螺旋盖。
相反,一些在国内灌装的“擦边球”葡萄酒为忽悠消费者,卖个好价钱。才恰恰更喜爱使用质量较好的软木塞。
可见,软木塞绝不是鉴别葡萄酒究竟是原瓶进口还是国内灌装的标准,更不是鉴别葡萄酒优劣的法则。笔者认为,这篇网文很可能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这样的文章无疑会带来对葡萄酒产品的误解,并让老老实实销售葡萄酒的酒商躺枪,对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