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洪江:产业两大矛盾凸显,三大价值被低估,取消葡葡酒消费税迫在眉睫!
文 | WBO团队
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再次针对葡萄酒税收问题提案:“希望国家能从有利于国内葡萄酒企业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整个葡萄酒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等多方面考虑,取消葡萄酒消费税,振兴我国葡萄酒产业。”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周洪江也提出过减免葡萄酒消费税的建议。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产葡萄酒产业进一步下滑,葡萄酒行业很多上市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业界对取消该税种的需求更加强烈。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江这次的提案,不仅仅是从酿酒葡萄种植产业及生产企业的角度,更是从全球公平竞争的层面,做了最为完整的阐述。
在中国,看似产值并不大的葡萄酒产业,在全球却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在国家与国家的交流和竞争中,也是软实力比拼的重要元素。
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
两大愈演愈烈的矛盾
第一矛盾:国产葡萄酒逐年下滑的产业现状和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纳入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130家,其中亏损企业40家,百万以上利润的葡萄酒企业仅余张裕公司一家,整个葡萄酒行业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00%,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00.21亿元,同比下降29.8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4.48%;国内几个大的葡萄酒企业,2020年几乎全部亏损,根据葡萄酒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统计,2020年前三季报,ST威龙净亏损1.64亿元,利润同比下降830%;莫高股份净亏损684万元,利润同比下降147%;ST中葡净亏损3705万元,同比下降2747.8%;ST通葡净亏损1851万元,利润同比下降693%……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利润在百万元以上的,只有张裕一家。
与此同时,几乎全球所有葡萄酒生产国都将销售主战场搬到了中国,就连格鲁吉亚、南非这样非主要产酒国,都有葡萄酒协会或者机构牵头,长期在中国市场进行培育和补贴。
据WBO估计,10年前也就是2010年前后,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市场所占份额还在20%左右,当时中国葡萄酒还占据着主要江山。
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最近5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从金额上统计,已经由2015年的32%上升到2020年的60%左右。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为116.11万千升,进口葡萄酒进口量为55.53万千升。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持续低迷、洋酒不断涌入等影响,一方面中国葡萄酒整体市场空间逐年萎缩,一方面国内企业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占。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仅为41.33万千升,而进口葡萄酒进口量再一次反超国内产量,达到了43.02万千升。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全球主要产酒国的本土市场,却有着“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特点,他们的市场被本国生产的葡萄酒牢牢占据,虽然其中也有消费认知和本土自信原因,但是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当地葡萄酒的成本优势。你去到任何一个葡萄酒产酒国,如果稍微留心就可以发现,本土葡萄酒在货架上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位置。
在全球各个主要国家,葡萄酒产业都被当成农业来对待,无论是税收、政府补贴还是各种因素,各个产酒国都会对葡萄酒产业倾斜。
第二矛盾:中国葡萄酒较高税负和全球主要产酒国的税收优势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进口葡萄酒关税从63%一路降至14%,新西兰、智利进口葡萄酒实施零关税,仅需缴纳10%的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于 2019 年降至零关税。另外在《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进口葡萄酒的国内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成本,进口葡萄酒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另一个层面,从国际税收环境看,葡萄酒消费税在很多国家都不征收,即使征收的国家税率也较低。
而反观我国,葡萄酒企业按13%征收增值税,另外还有10%的消费税,税负较重,提高了企业成本。因此,希望国家能从有利于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整个葡萄酒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等多方面考虑,取消葡萄酒消费税,振兴我国的葡萄酒产业。
据周洪江介绍,欧盟将葡萄酒列为农产品,享受农产品补贴及税收政策,而中国将葡萄酒按照工业品管理,因此在葡萄种植环节没有补贴及扶持,并依据工业品标准征收13%的增值税,再加上10%的消费税,企业综合税负较高。
中国葡萄酒三个层面的战略价值
第一层面:葡萄酒产业是“种酿结合”产业,有利于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葡萄酒产业的前端是葡萄的种植,而葡萄的种植不需要良田,往往肥沃的土地种植的葡萄不适合酿酒,更需要丘陵这样的贫瘠土地。最近几年,我国西部宁夏、新疆等地区的葡萄种植就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葡萄酒产业做好了,会拉动当地农民致富,甚至带动机械、包装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周洪江补充道。
与国外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不同,葡萄酒在我国作为工业品管理,并且在葡萄种植环节没有补贴及扶持。葡萄酒产业是“种酿结合”的产业,无论是酒庄还是大型规模化生产企业,无一例外都与产区酿酒葡萄种植有紧密的联系。这种产业链向上延伸不仅有效提高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而且还起到了调整产区农业结构,吸纳大量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效应。一些边疆地区由于发展葡萄酒产业,带动了当地酿酒葡萄的大面积种植,当地居民不离开家园就能就近就业。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仅仅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7万亩,葡萄产业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约12万个。
周洪江称: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更应当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对待,更应当扶持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更应当制定保护我们民族葡萄酒产业的优惠政策。出于稳妥考虑,首先将最不合理的葡萄酒消费税取消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将让整个葡萄酒行业看到希望。
第二层面:葡萄酒是国家与国家软实力竞争焦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全球任何一个重要的国家级宴会的场合,可以没有白酒,没有威士忌,没有白兰地,没有啤酒,但一定不能没有葡萄酒的身影。
无论哪个国家元首和领袖,在接待外宾时,一定都会对酒单进行精挑细选,因为大家在拿起高脚杯的那一瞬间,就是一种对国家底蕴的自信,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对酿造工艺的自信。
在一定程度上,餐桌是我们增进理解和情感的最重要场合,而葡萄酒则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是在中国,葡萄酒却不是一个大的产业,并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税收的减免优势。而无论是张裕、长城这样的国家级葡萄酒核心品牌,还是在宁夏、新疆、甘肃、山东、河北、北京、云南、四川等地崛起的一批特色精品葡萄酒酒庄,都是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元素,也需要得到相对公平的全球葡萄酒税收条件,才可能和涌入中国市场的几万个全球酒庄和品牌来抗衡。否则,中国市场反而将成为在税收环境层面对中国葡萄酒不公平的市场。
第三层面:葡萄酒是文化自信、国货崛起的重要表现
国货崛起、中国自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面对有着全球横向比较力的产品的自信,葡萄酒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比如说全球都生产空调,我们对格力自信;全球很多国家生产电动车,我们对比亚迪自信;全球都酿造葡萄酒,我们张裕自信。这才是真正国货崛起和文化自信。
但是我们葡萄酒产业需要一个相同水平线上的竞争环境,至少国家要把葡萄酒当成农业产业来对待,至少国家要把葡萄酒税收条件尽可能和全球主要产酒国维持在一个区间内。
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购物车里装着的,八成都是国货。上述调研结果也反映出,疫情正在改变国人的消费理念,国货崛起已成为新趋势,而文化自信带来的消费自信,对国产葡萄酒来说无疑也是积极的信号。
周洪江也呼吁,“中国葡萄酒行业企业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大家也要积极发声,普及中国葡萄酒文化,培育消费者,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行业种植、酿造技术、品鉴知识等。从国际发展的态势来看,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化,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化是大趋势,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崛起、国内循环为主的宏观环境等,都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全行业应该达成共识,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