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葡萄酒进口数据:量同比跌5.1%,额大增83.27%

2024-12-20 18:44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了2024年11月葡萄酒进口数据,进口量约为2016.88万升,同比下滑5.1%,环比增长2.36%;进口额约为1.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6亿元),同比增长83.27%,环比增长31.78%。本月进口数据环比的上涨反映了进口商对春节备货的情况,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哪些来源地更受欢迎?


图片



01

法国瓶装葡萄酒进口量环比增长109.59%


11月瓶装葡萄酒进口量约为1403.01万升,同比增长16.47%,进口额约为1.52亿美元,同比增长87.97%,进口均价10.81美元/升,同比增长61.39%。环比10月来看,进口量增长17.92%,进口额增长34.01%,进口均价增长13.65%。


按国别来看,11月TOP10进口来源地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格鲁吉亚4个国家的进口量额同比2023年11月实现双增。环比来看,澳大利亚、法国、智利、西班牙、南非、格鲁吉亚实现了增长。


图片


11月澳大利亚依然保持单月进口量、额第一。进口量约为524.21万升,同比增长约261倍,环比增长30.5%;进口额约为8619.77万美元,同比增长约698倍,环比增长约52.32%;进口均价约为16.44美元/升,同比增长166.82%,环比增长16.72%。


排名第二的法国进口量约为371.48万升,同比下滑19.91%,环比增长109.59%;进口额约为3783.5万美元,同比下滑14.57%,环比增长67.63%;进口均价约为10.18美元/升,同比增长6.67%,环比下滑20.02%。


1-11月拉通来看,法国进口量约4387.92万升位列第一,第二、三名分别为智利(3203.26万升)、澳大利亚(2984.39万升);澳大利亚进口额约4.81亿美元位列第一,第二、三名分别为法国(4.5亿美元)、智利(1.31亿美元)。


在WBO的春节备货调查中,多个进口商、经销商表示重点备货的是法国和澳大利亚的中低价位产品,此外会根据市场需求补充一些德国、新西兰的白葡萄酒。根据进口数据来看,有部分进口商还强化了南非、格鲁吉亚等小众来源地的备货。


02

澳大利亚散装葡萄酒进口量同比上涨35倍,智利下滑79.58%


11月散装葡萄酒进口量约为613.87万升,同比下滑33.32%,环比下滑21.36%;进口额约为505.18万美元,同比上涨4.1%,环比下滑12.1%;进口均价约为0.82美元/升,同比上涨56.11%,环比上涨11.78%。


图片


按国别来看,11月共进口了3个国家的散装葡萄酒,按进口量降序排名分别为澳大利亚、智利和法国。


11月澳大利亚散装葡萄酒进口量约为436.7万升,同比增长约35倍,环比下滑9.5%;进口额约为391.6万美元,同比增长约32倍,环比增长1.93%;进口均价约为0.9美元/升,同比下滑8.8%,环比增长12.63%。


排名第二的智利进口量约为165.17万升,同比下滑79.58%,环比下滑43.31%;进口额约为102.43万升,同比下滑73.54%,环比下滑42.81%;进口均价约为0.62美元/升,同比增长29.55%,环比增长0.88%。


法国在三个国家中量额环比增速最高,但进口基数十分小。进口量约为12万升,同比下滑85.72%,环比增长150%;进口额约为11.16万美元,同比下滑下滑83.33%,环比增长63.83%,进口均价约为0.93美元/升,同比增长16.78,环比下滑34.47%。


1-11月拉通来看,智利进口量最大为5171.62万升,第二、三名分别为澳大利亚(3938.79万升)、法国(355.77万升);澳大利亚进口额最大为3382.36万美元,排名第二的分别为智利(3234.45万美元)、法国(394.52万美元)。此外智利依然是散装葡萄酒进口均价最低的国家,约为0.63美元/升,澳大利亚约为0.86美元/升。


有业内人士分析道,由于葡萄酒市场份额并没有扩大,澳洲散装酒有热度,价格也在降,进口量有明显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替代部分智利的份额,成为今年智利散装酒领先位置的最大竞争者。


03

为何11月葡萄酒进口数据同比出现量跌额大增的情况?


从进口量来看,瓶装葡萄酒同比增长16.47%,但散装葡萄酒同比下跌33.32%,拉低了整体进口量。散装葡萄酒的进口量的下跌主要由于进口来源地由去年同期的5个缩减到2个,且去年进口量最大的智利同比大跌79.58%。


从进口额来看,瓶装葡萄酒备货价位段的上移是拉高整体进口额的主要因素。从进口均价来看,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同比大涨166.82%,法国、智利、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也有10%以上的进口均价上涨,可见在礼赠份额较浓厚的春节氛围下,进口商在补充一些更高价位段的产品。此外部分国外头部品牌本年度进行了提价,也带来了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