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专家冯小宁:仁怀酒协除名“第一人”
近日,仁怀市酒业协会发布通告撤销冯小宁仁怀市酒业协会生产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资格,予以除名并公开通报。这一纸通告“斩断”其专家光环。
为何冯小宁成为被该协会除名的“第一人”?
01
冯小宁被仁怀市酒业协会除名
通告中显示,仁怀市酒业协会生产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小宁因违反仁怀市酒业协会及生产技术专业委员会有关行业自律规定,组织决定:撤销冯小宁仁怀市酒业协会生产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资格,予以除名并公开通报。
除名之后,冯小宁个人行为和活动与仁怀市酒业协会及生产技术专业委员会再无任何关联。任何酒类企业在涉及冯小宁的宣传推介中不得再有其“仁怀市酒业协会生产技术专家(或委员)”等身份名义的相关介绍和表述。
相关材料显示,冯小宁17岁进入茅台酒厂,拜在郑永恒师父的门下学习品酒调酒,19岁开始主持茅台酒厂“车间品酒评级”工作。2015年,她被仁怀市政府聘为酱香白酒评估认证专家。2023年冯小宁获聘为仁怀市酒业协会生产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图源百度百科
另外,冯小宁还与季克良、彭茵、陈兴希、余方强、徐强、陈仁远、丁勇共称为“茅台八仙”。(指茅台酒厂早期的八位酿酒大师。)
为何酱酒大师冯小宁此时却被“踢”下桌?
02
有迹可循
有业内人士透露,其被除名的原因,是冯小宁的酿造大师名号在各类酱酒中的滥用。
经搜索发现,在电商网站上有不少打着“冯小宁”名字宣传的酱酒,比如“厚臣大师酒冯小宁私藏”“冯小宁高端旗舰版53度酱香型白酒”“贵州冯小宁传酿大师酱香型白酒”“冯小宁亲笔签名原茅台特制酒厂特制出品”“赖家庆冯小宁大师臻制白酒”“四方九品冯小宁大师传承53度酱香型白酒”等。有的白酒直接命名“冯小宁”。
甚至有业内人士在社交平台爆料痛批冯小宁:“臭名昭著的酱酒大师冯小宁被仁怀市酒业协会除名预示着酱香型白酒整顿开始!冯小宁臭名昭著不是一天两天,搞科技与狠活,在抖音,某些平台上公然卖几元一斤的酱香型白酒!很多人应该上过当,后面还有什么请很多三流演员的手艺人酒,估计也会挨刀!”
上述产品是否真是冯小宁的合作款或是授权款,无法确定。
但今年3月,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某网络平台宣传“冯老师作品(食品名称:御钓台·金奖纪念酒)”的短视频,其中“加30年以上的老酒”及产品上标注的“冯小宁亲酿”“金奖纪念酒”等内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与此同时,基于今年7月仁怀市酒业协会发布两份文件:《自律倡议书》、《会员自律公约》。再结合从仁怀市酒业协会的公告称:冯小宁因违反仁怀市酒业协会及生产技术专业委员会有关行业自律规定。且在任何酒类宣传中,不能再用到“仁怀市酒业协会生产技术专家(或委员)”等身份名义的相关介绍和表述。
可见,此次冯小宁被除名有迹可循。
03
酱酒平价化进程中话语权的博弈?
冯小宁此次被除名,亦有一些不同的解读。有业内人士认为,冯小宁利用专家头衔为低价酱酒背书,也动了酱酒行业的一些既得利益。
2023年,随着“酱酒热”全面退潮,酱酒产业亟需一个新的消费市场去承接现有的产能释放。于是顺应消费降级的“大众酱酒”概念应运而生,主打100-300元价格带,主攻大众酒消费市场,也被称为酱酒的平民化。
故而有酒商认为,冯小宁事件的爆发,是酱酒行业在“平民化”浪潮冲击下,传统高端利益格局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酱酒行业,尤其是仁怀核心产区,长期以来建立在“稀缺性”和“高品质”的叙事之上。
像冯小宁这样拥有深厚茅台背景、被官方认证的“大师”,其个人品牌和专业身份背书,无疑是这种稀缺性和高品质的重要象征。然而,当“冯小宁”这个名字被大量、广泛地用于各种价格区间,尤其是不知名的贴牌产品宣传时,其背后的“大师价值”被迅速透支。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表示:“冯小宁被仁怀酒协除名事件,是酱酒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节点,折射出产区治理与行业自律的深层变革,从行业发展看,此事直击‘专家站台乱象’和贴牌酒虚标扫码价等行业痼疾。”
一位成都酒商则认为:“酱酒,尤其是茅台,因为其名气大,定位高端,所以整个品类给人的感觉就‘贵’。如果越来越多像冯小宁这样的联名产品出来,用便宜的价格也能买到靠谱的酱酒(前提是品质真过硬),这种‘平民化’趋势确实会让高价酱酒压力山大。传统大佬们想维持身价,但消费者想要实惠,两边自然就杠上了。行业协会除名的举动,也像是为了保护原有的‘高价体系’和行业话语权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