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省级联营公司计划突遭搁置
近期,坊间热议的茅台省级联营公司推进计划突遭搁置,已有多个省份的茅台渠道商证实此消息。此举令行业哗然,毕竟就在上月,计划尚在快速落地阶段,甚至部分省份已确定签署协议的具体时限。
但茅台方面则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关于联营公司计划的具体信息”,并强调“若涉及公司内设机构调整,必会履行相关决策程序”。
该计划在坊间一度被视为茅台稳定价格体系、扩大渠道利润空间的创新渠道营销策略。为何此时却匆忙按下“暂停键”?
01茅台省级联营公司计划突遭暂停
业内称,茅台省级联营公司计划是由各省经销商联谊会牵头组建,会员单位按资本金5000万-1亿元规模共同出资,经销商按飞天茅台配额比例出资。通过股权关系将分散的经销商整合为区域联盟,建立共生关系。
有四川酒商表示,该计划的主要功能,一是统一管理本省的飞天茅台供货渠道,通过集中调配货源稳定市场价格,减少价格波动;二是掌握省级定制文创酒开发权,以此开发地方特色文化酒产品,在稳固价格体系的同时创造新增长点。
具体运作中,联营公司会协调省内各经销商的产品投放节奏,避免经销商恶性加价,缩小1499元指导价与实际批价差距。同时,联营公司还负责开发高端区域文化主题酒款,这类产品既满足收藏市场需求,又能为经销商开辟额外利润来源,逐步减轻整个销售网络对传统飞天茅台单品的依赖程度。
有业内人士分析,该计划的本质核心在于借省级联营公司架构实现经销商深度利益捆绑,构建“厂商一体”生态。在飞天批价下行与控价失效的压力下,将文创酒开发权转为专属利润通道,使渠道以高溢价产品获取收益。
另有消息称,该计划是每一个省级市场均成立至少一家联营公司。7月发布了框架方案,曾预计8月完成省级实施细则落地,四季度将实现特色产品面市。
不过,从7月29日起,多地经销商证实该计划暂停。
02受多重因素制约,或许当前不是最好时机
对于茅台省级联营公司不到1个月就突然暂停,业内也是众说纷纭。
有业内人士指出是注册资金过高,且股份尚不明确所致。成都某酒商指出,实际上,在此前,五粮液、剑南春、郎酒就已经成立了省级联营公司,区域内有经销商早已加入。目前茅台省级联营公司又开始推进,且注册资金在5000万-1亿元,这让代理2个以上品牌的经销商根本吃不消,加上今年酒类大环境愈加艰难,经销商资金压力也是巨大的。
联营公司是实体性经营组织,涉及股权设置与利益分配。而这两点势必是根据各个经销商所提供的注册资金而定。与此同时还要涉及市场管理、产品运营、品牌推广等工作。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或许是股权比例、运营机制引发的内部争议导致了计划暂停。这些公司的设立不仅涉及投资,还牵涉由谁来运营管理,责权利的分配往往较为复杂。”
实际上,对于区域文创酒的开发,是否真的能够让经销商获利,以减少对于飞天茅台的依赖,不少经销商也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其实,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白酒降温,高端酒也出现下滑态势,部分文创白酒的收藏价值便大打折扣,尤其一些主攻“概念”的文创产品,价格更是持续下降。以茅台为例,其生肖茅台系列产品蛇茅、兔茅的实际成交价开始出现跌破2499元的茅台官方指导价。蛇茅原箱市场价还一度跌到2000元以下。可见,文创酒市场要成为新增长点,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更有酒商提出,各省独立开发文创酒专属外包装、设定差异化价格体系并自行开展推广活动,这种高度分散化、标准不统一的运作模式,增加经销商的运营复杂度与管理负担,其落地难度可想而知。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飞天茅台批价持续承压,而省级联营公司托盘稳价机制需持续巨额资金投入维持,一旦经销商接连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不排除会出现抛售现象。
对于推行省级联营公司,有酒商表示出发点是好的。其认为,毕竟当前白酒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名酒产品盈利能力持续走低。跨区域窜货和电商渠道冲击是导致价格体系混乱、经销商利润微薄的重要原因。推动成立联营公司,旨在通过行业自律和价格管控,约束恶性低价行为,最终保障经销商的合理盈利空间,也是应对当下包括飞天茅台在内价格下探的措施。
如今茅台省级联营公司计划暂停,也反映出该举措尚不完善。不过,该计划是否会再次重启,后续走势如何,烈酒商业也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