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破获1.5亿“特供茅台”案,团伙收集个人信息后推送广告

2025-08-08 15:23

近日,吉林省珲春市警方成功摧毁一个横跨多省、涉及金额高达1.5亿元的制售假“特供茅台酒”犯罪团伙。据了解,查处的这些“特供茅台酒”,基酒成本仅约2.5元,加上约2元的瓶盖与包装材料费,整瓶成本不到5元,而其销售单价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此外,其团伙内部甚至设有“品控员”,假酒生产完毕后还需要进行试喝。


此次行动,警方端掉12处制假窝点,查获假酒21200瓶、仿制包材55吨,涉案流水高达1.5亿元人民币,扣押的假“特供”标签摞起来高达3层楼高。同时,警方在该起案件中,还意外发现82万条被非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在相关平台推送的“特供酒”广告,成交率超35%。


01花650元买了4瓶“茅台特供酒”


吉林省珲春市市民李某近年来因承接小型工程项目,应酬频繁,常在网上寻找高性价比的高端白酒。他很快在网上添加了一位酒类微商,对方朋友圈展示的商品中,不乏“茅台”“茅台特供酒”,甚至还有“中央警卫局接待酒”等“稀有酒款”。


随后,李某便被“特供”标签所吸引,“我看中了三款酒,有茅台、茅台特供、警卫局接待酒,这类酒平时不在市面流通,拿来应酬很有面子。”在与对方谈妥价格后,他以65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箱。


几天后,李某收到了快递。这箱白酒外包装用的是木质包装盒,外观高档,还印有“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等字样,打开木盒后,里面是印有“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的4瓶“茅台”。然而,酒一入口,他立即察觉不对,“我们平时喝酱香酒比较多,这个酒辣得呛嗓子,怎么喝都不对劲。”怀疑买到假酒的李某随即报警。


接到报警后,珲春市公安局环境侦查大队迅速介入调查,并启动双线鉴定流程。一组民警将酒体送往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其成分与安全性;另一组则联系相关品牌商,对瓶身及包装上使用的商标真伪进行核验。


鉴定结果显示,虽然酒液本身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属于可饮用白酒,但其所用“茅台”商标与正规品牌产品的防伪特征完全不符,属于假冒注册商标。


02单瓶“特供酒”的成本不到5元


根据李某提供的快递信息,警方锁定了第一位犯罪嫌疑人——微商焦某,焦某专门通过网络零售假酒。随后,警方进一步查明其上游供应商为广东中层批发商徐某,而最终货源指向贵州制假团伙肖某叔侄两人。


经过连续蹲守,警方发现肖某二人经常出入山中自建房,快递车辆和装载基酒、包装材料的货车频繁进出,现场疑似为制假窝点。


在现场查获的作坊内,工人正熟练操作,使用大塑料桶中的基酒配合漏斗,分装进仿冒酒瓶中,加盖、封口,几分钟即可产出一瓶“高端白酒”。



据嫌疑人现场供述,每桶113斤的基酒进价仅280元,单瓶成本约2.5元,加上约2元的瓶盖与包装材料费,整瓶成本不到5元,而销售单价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


警方调查发现,该制假团伙下游还建立了一整套网络销售与包装营销机制。两个团队以公司化方式运作,专人负责电商直播、朋友圈及社交平台投放,通过精准话术引导用户下单,假酒48小时内即可发往全国。


民警介绍称:“他们甚至为不同客户定制‘特供’文案,谎称假酒是从‘内部渠道流出’,单瓶假酒的利润超百倍。”


以肖某为首的制售假酒团伙归案后,警方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在贵州仁怀当地还有一个制作规模更大、在地下贴牌酒市场上更有名的陈某团伙。


据了解,为躲避打击,该团伙采用“当日接单、当晚生产”的作业方式,一晚可灌装500瓶假酒,从标签打印到封箱发货只需4小时。其团伙内部甚至设有“品控员”,假酒生产完毕后必须试喝,只要不辣嗓子,就算合格。


03非法利用公民信息,82万条数据被精准标注


除了制假贩假,该团伙还非法利用公民信息。警方在现场发现82万条精准标注的数据,包含“退伍军人”“公关团队”等细分人群信息。


珲春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柱表示,据犯罪嫌疑人供述,他们通过黑产购买信息,在抖音、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推送“特供酒”广告,成交率超35%。两个以公司化运营的直播团队雇佣网红,还有具体话术。“比如‘家人们,这酒渠道特殊,全网独家!’等等,我们收网时,一主播正高喊‘最后10箱秒杀’。后台还显示,北京市某客户刚支付了12万元,订购了600箱假酒。”


此次收网行动,警方端掉12处制假窝点,查获假酒21200瓶、仿制包材55吨,涉案流水高达1.5亿元,扣押的假“特供”标签摞起来高达3层楼高。警方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轻信“特供”“内部渠道”等营销噱头,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酒类产品,避免上当受骗。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