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海拔最高的葡萄园,帕竹酒庄开启了新一年对自然馈赠的收获
九月中旬的西藏山南,清晨薄雾未散,位于西藏的超高海拔精品酒庄——帕竹酒庄,其葡萄园已透出灼灼生机。
这里是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原葡萄园,最高处接近3800米。随着年度采收季的到来,帕竹酒庄也已开启迎接新一年度来自高原自然馈赠的收获之旅,成为中国海拔3000米以上开启葡萄采收的第一家酒庄。
01
高原葡萄迎来高端鲜食客的首波惊喜
近年来,随着西藏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户外休闲活动正成为新时尚。每逢周末,"林卡"(藏语意为园林)中随处可见亲友相聚的身影。而帕竹酒庄作为西藏当地特色的精品酒庄,也成为人们竞相体验的户外"林卡"圣地。
随着葡萄逐渐成熟,帕竹酒庄率先开放了酿酒葡萄的高端鲜食采摘活动,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平均3600米的海拔上体验"即摘即食"的独特乐趣,为酒庄在采收季带来了首波惊喜。
"每天我们接待的游客达数百人,其中不乏专程前来体验的葡萄酒爱好者。"帕竹酒庄庄主屈天文向WBO表示,这些游客不仅能够亲手采摘高原葡萄,还能在专业指导下学习辨识葡萄品质的要诀。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原本为酿酒而生的葡萄,其鲜食品质同样出众——饱满的果粒、浓郁的风味,以及高原葡萄特有的甜酸平衡,让首次品尝的游客赞叹不已。
据了解,今年帕竹酒庄便预计将20%的酿酒葡萄产量用于此项酒庄文旅体验活动。这不仅是酒庄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尝试,更在这样一年中独特的采收季节,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高原葡萄的卓越品质。
02
采收前"夜雨现象"频繁,昼夜大幅温差带来新年份更高品质
对于今年,帕竹酒庄将仍然于10月1日后正式开启酿酒葡萄的采收工作,同时采收前高原变幻莫测的独特气候,也为新年份带来了意外的品质惊喜。
庄主屈天文即表示:"对比往年,今年气候变化较大,葡萄的糖度积累相对放缓,但这种'慢生长'恰恰让风味物质得到了更充分的积累。"
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葡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尤其今年采收季,则出现了显著的"夜雨现象",即:降雨多集中在凌晨,这是藏区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刻。而这一气候特征便造成了大幅超过20℃的昼夜温差,让葡萄在白天充分积累糖分和酚类物质,在夜晚则完美保留酸度。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许多知名葡萄酒产区面临酸度不足的困扰,但在我们这里,反而形成了更完美的酸甜结构。"庄主屈天文便表示。
而今年帕竹酒庄酿酒葡萄的花青素含量明显高于往年,这也预示着新酒将拥有更加深邃的色泽和更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同时得益于高原环境,病虫害极少,使得今年葡萄整体品质均明显大幅提升。
03
更严格控产:亩产降至400公斤以下,收获惊喜
一般而言,全球大部分产区传统的精品葡萄园亩产均会控制在700公斤以下,而由于高原独特的气候环境特征,位于超高海拔的帕竹酒庄则一直以来将葡萄亩产严格控制在了400-500公斤。
而今年,帕竹酒庄则更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提升葡萄品质,则将亩产降至300-400公斤,所有葡萄园总产量预计仅在2000吨左右,这种近乎严苛的标准确保了每一颗葡萄都饱含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味。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产量控得这么低。但当他们品尝到我们的酒时,就明白了一切。"酒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在帕竹,一瓶常规冰酒便需要12-15公斤的冰酒葡萄才能酿成,这种高度的浓缩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风味强度。
低产量不仅提升了葡萄的品质,更体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3600米的高原上,每一棵葡萄藤都享受着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其根系最深可达5米以下,充分吸收着高原特有的矿物质。这种"精耕细作"的模式,虽然增加了帕竹酒庄的酿造成本,但却换来了卓越而惊喜的品质。
04
感受天然酿造的精髓,三款高端新品即将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高原的特殊环境同时也为帕竹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完美的天然优势。以白葡萄酒的酿造为例,西藏地区比低海拔地区氧气浓度普遍低40%,这让在低海拔地区需要通过技术控氧压榨发酵的白葡萄酒,在高原则实现了完全天然的控氧压榨与发酵环境。尤其是帕竹酒庄葡萄园种植的威代尔品种,这种天然的低氧环境使得其酒体能够保持更好的新鲜度和果香。
同时,3600米高原纯净的自然环境、全年3000+小时日照、一天12+小时强光浴,均成为了高原葡萄累计营养物质的天然“浓缩器”,使得帕竹酒庄葡萄酒的花青素、黄酮醇等物质远超其他葡萄酒产品。
据了解,今年帕竹酒庄便即将推出三款令人期待的新品:一款品质更高的冰酒,以及两款定价在千元级别的高端干红。与此同时,酒庄新增的干白生产线也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帕竹产品线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今年采收工作的开启与推进,帕竹酒庄新年份葡萄酒也即将开始其华丽的蜕变,这份来自3600米高原的自然馈赠,正在世界屋脊上书写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