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中国留学生与法国中资酒庄的纠纷,折射收
WBO专栏作家/文剑
据法国《西南报》报道,中资收购的法国波尔多中级庄罗蒂尼(Chateau loudenne)传出劳资纠纷。
(法国《西南报》对此事件的报道)
三名中国留学生与中资酒庄的纠纷
该媒体报道显示:中国某知名白酒集团在2013年7月收购的这家酒庄后,招聘了三名中国留学生在酒庄内部的酒店工作。其中两名均以实习合同开工,后又同酒店签署了有限期合同(CDD),另一名留学生是直接与酒店签署的有限期合同。
而根据法国《人道报》报道显示:这三位留学生在合同上的工作分别是商业助理、厨师和客房保洁员。然而,《人道报》从与其共事的人口中获知,他们的工作范围远远超出其合同规定的范围。
据报道:作为商业助理的那名留学生做得最多工作其实是司机,这份工作需要24小时不停轮转,只要有客人来去,他就要负责到机场或火车站去接送,他还担任财务记账工作,他还需要听从一名叫做Sophie的行政主任的安排。这名行政主任受聘于2013年。
而另一位留学生的工作也不轻松,她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一般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周末也是如此,而且她除了要负责酒店的房间清理工作,还要负责酒店各种材料的翻译,甚至包括酒店的人事工作和活动组织,都需要她出席参加。这三名留学生一周七天都要工作,没有正式午餐时间。
2014年3月,那名岗位是客房保洁员的留学生得到经理承诺,答应在CDD合同期结束后,与其她两位同事签订长期工作合同(CDI),但是这份合同迟迟没有签下来。
法国总工会(CGT)曾经试图通过调解来解决这桩劳资纠纷,但是酒庄老板坚决拒绝。这三名留学生决定向法国劳资仲裁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老板补发加班费,并对他们给予经济补偿。他们其中有一人因为在法国的居留到期,已经回到中国。
法国总工会理事Aurélie Texeira表示,这几名留学生实际工作时间是1130小时至1280小时之间,超过法国法律允许的留学生打工时间。
据《华人街日报》调查显示,法国政府允许留学生打工,但是对工作时间有严格的要求,留学生全年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64小时。
部分中资收购酒庄后,停止后续投入
自中国资本大举开始并购波尔多酒庄以来,媒体报道目前已有近百家酒庄被中国人收购,但海外并购的却是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上面劳资纠纷仅仅是一个案例,而更多的案例却是中资酒庄并购受经营不顺,有的中资酒庄甚至已经悄悄在寻觅新买家。
“中资收购的一些波尔多酒庄,现在已经出现收购后酒质下降的困境。”法国百特集团执行董事李昌银告诉笔者。他分析,酒质下降的原因是并购之后收购者停止了后续投入,采取维持现状的作法。“欧洲经济不景气,中国进口酒市场出现调整期,投资者看到销售前景不明朗,因此不愿追加投入。例如酒庄墙壁需要整修了,如果不修缮,就会有粉尘进入酒中,难免影响酒质。还有就是酿酒设备,需要定期更换,如果不更换,当然也会影响到酒质。”李昌银如是说。
部分中资酒庄有负面口碑的几个因素
对于中资酒庄的一些困境,曾经在法国留学、工作,并就职于法国酒企的李亚军指出:中资收购酒庄在波尔多葡萄酒圈时有负面评价,其原因是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资本并购酒庄后,收购方管理人员常常把国内的思维和工作习惯带到法国,特别是一些国企的经营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却和当地法律、文化是矛盾的,这就难免造成类似劳资纠纷。
第二,欧洲人本来就对中国资本有偏见,中资酒庄一点小的失误就会被他们关注,再加上法国媒体本来就喜欢挑刺,劳资纠纷、经营不善的话题就会被发酵。
第三,在法的中国人自身之间有矛盾,中国人在国外很难团结。为何中国留学生当初愿意接受严苛的工作条件?因为雇主对其承诺提供工作签证,而有了工作签证就有机会留在法国。在法国留学生一般打工一小时可以挣到8.5欧元,扣除税收可以得到6.5欧元,法国雇主都严格按照打工时间付钱,而中国雇主则有往往要让当日工作完毕了才能让留学生下班,却只愿意给3-4欧元/小时的费用,这就留下了双方日后纠纷的伏笔。
第四,中资收购完成后,往往认为酒庄一年5-20万瓶的产量非常容易卖,放弃了原来欧美的销售渠道,把货全部卖到中国。而在中国新组建的销售公司却短期内打不开销路,此举导致风险集中,销售收入却下降的局面,越少收入,投入亦减少,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还有一种是中资收购后大手笔收入,聘请知名酿酒师,希望做提升酒质,结果是虽然酒质有所提高,但是售价提高得更快,这就导致原来的客户——波尔多的传统酒商难以接受,他们认为性价比不高,转而寻找其他酒庄合作。如此一来,销售也遇到瓶颈,导致并购方缩减持续性的投入引发种种不利事件发生。
一桩劳资纠纷,折射出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的艰难过程,笔者以为,中资并购酒庄一定要事前做好调查,综合评估风险,做好长线规划,切不可钱多人傻,盲目并购,否则学费会交得很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