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波尔多期酒是否值得你花费时间与金钱?
四月初对于波尔多葡萄酒是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当成千上万的酒评人、记者与买家蜂拥而至,品尝那些酿自上一季果实且还在桶中的年轻样酒,并给予各自的评价之后,这些酒才会在之后的5-6月被出售。
我就是那些在上周因品试逾400款2015年份波尔多酒而嘴唇呈紫色,牙齿变灰黑的葡萄酒作家之一。过去4年,酒款品质较不稳定,但在2015年,不论产区或分级,所有酒款皆滋味曼妙。
我之前估计这一年份将会非常出色。根据气候报告及2015年10月酒庄的采收报告显示,从生长季到采收季天气的状况都令人欣喜。4月8日结束品鉴时,所有酒款的表现都没令我失望。伟大年份的典型特征在于:即便产自无人问津的酒庄,只标注“波尔多(Bordeaux)”却无其他产区标识的酒款也非常美味多汁。这一年份将会是藏家与新手不容错失的一个年份——倘若你不知在冗长的酒单中选择何种酒款,那么决定一个价位,然后随意选择一款2015年份的波尔多酒就能给你带来满意的结果。不过, 这一年份多数酒款将不会在2017与2018年以前面世。
接下来一个月,对于是否应该购买这些2015年份期酒,还是待2018年酒款上市时再购买,则只是藏家需要考虑的大问题。尽早购买是为了保证供应,倘若之后需求强劲这些酒可能会缺货;另外也为了能获得特殊瓶型的酒款(例如1.5升或3升大支装等); 而最重要的目的则是在这些酒进入零售市场之前以最低廉的价格购得。
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不存在这样一种分销渠道,能像波尔多这样如此有效地将期酒售往世界各地,也没有任何产区能在酒还处于橡木桶中,提前两年在顾客收到实质货品前就预支货款 。在过去30年间,这一体系保证了出售期酒的顶级酒庄的银行账户能在采收季之后的12个月内能收到大多数的收益。
显然这一体系使酒庄获益,而数以百计的酒商作为中间人也得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传统意义上波尔多的中盘商(Negociant)是最先受益的群体,原因在于顶级酒庄并不直接向进口商或终端顾客销售酒款,而是将酒售予中盘商,之后再转卖给世界各地的进口商、酒商,而后者主要基于酒款在4月期酒周中获得的评价、评分与评估结果营销酒款。
不过,自2010年份起,波尔多期酒似乎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大多数波尔多酒供应充足,许多酒庄年产逾10万瓶,即便是最受追捧的2000、2005或2009年份也有足够货源。另外,2011年中国市场对于期酒与瓶装酒的需求锐减,因而有大量库存积压的酒商们总是会以特价销售许多年轻或成熟的波尔多酒款。
反对购买波尔多期酒最重要的理由在于其近年来的交易记录。最受尊敬的酒评家之一杰西丝·罗宾逊(Jancis Robinson)援引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Liv-ex)的报道称,酒商的利润急剧下降,而自2008年起,买家对每个年份的投资都出现亏损。例如购买2010年份期酒的人们,由于酒款在2012年装瓶后的售价要低于当时的买价,由此产生损失。
显然 2015 年是一个伟大的年份,我将就其品质与2005及2009年份进行比较。与2009年份一样,该年份有另一个好处:酒款即便年轻也依然适饮,对于葡萄酒爱好者而言这是真正的“福利”。最终决定是否要投资该年份的因素取决于之后几个月内将会公布的价格。由于来自中国的需求减弱、全球经济不稳定以及过去几年积压的库存等原因,我审慎乐观地认为,波尔多酒庄并不会将价格设定得太高。这一年份需要通过流动来造势,如此一来过去四个年份才可能寻得买家,而非在酒商的仓库中累积灰尘。
于酒庄而言,降低售价意味着承担风险:这一举动可能会使2013与2014等还未售出的近年份酒款贬值,并且会对较老年份酒款的价格产生不利影响。以这样的方式去库存将产生级联效应,降价容易,而要回到原来的价格梯级则困难得多。到底该降低售价以解决供应过度与市场需求变软的问题,还是保持高售价来维持品牌与市场地位,对于酒庄而言确实是两难的境地。
中国内地与香港在总值与总量上都是波尔多最重要的市场,总进口额达到每年约500万箱。在2010-2011年巅峰期,有顶级酒庄曾向我透露,其年产量的1/3至一半都以中国为目标市场。但即使像2015年这样伟大的年份,却鲜少见到中国人出现在期酒活动现场。在与5家中国酒商探讨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目前中国市场对波尔多酒几乎毫无兴趣,对于期酒就更是如此。
由于无从得知2015年期酒可能的售价,我的建议是先不要将大部份资金投入到这一伟大年份,除非其价格令你无法抵挡,即比2009与2010年发售价格低30-40%。过去几十年中,以我最喜爱的1996年份为开端,波尔多既有幸又很不幸地出品了一系列伟大年份。而即便是最近的2012与2014等艰难的年份,也有一些动人的酒款,供应也很充足。我将密切关注之后公布的价格,观察其是否足够诱人,令我想要为酒窖增添一些2015年份酒款的大支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