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自酿葡萄酒中毒事件,有解决办法吗?
7月11日,网上广泛流传的“重庆女子自酿葡萄酒,老公喝后中毒”的视频引发关注。因自酿葡萄酒“出事”的消息,一直以来其实都频繁见诸各类媒体,但却仍然时有发生。面对这一类事件,除了引导鼓励消费者直接购买正规企业和专业机构所酿制的葡萄酒产品外,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在当事视频中,事件主角之一的潘女士表示,自己上个月去葡萄园摘完葡萄,便根据网上很多在家酿葡萄酒的教程进行学习酿造,前两天才拿出来给老公尝了一下。结果他老公没喝多少就说头痛得厉害,并伴有眩晕。送医后,医生判断可能是甲醇中毒,直接对其进行了洗胃治疗。
01
自酿葡萄酒真“致命“
从“尝一口”到“送医洗胃”,这其实并不是危言耸听,更有甚者付出了”血“的代价。
WBO在调查中随手通过“自酿葡萄酒中毒”等关键字搜索,便能找到近几年诸多因自酿葡萄酒导致的各类人身事故,在海外就曾有多宗因自酿葡萄酒导致死亡的事件见诸媒体,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被媒体所报道的“冰山的水下部分”。
作为芳香庄园的总工程师、国家葡萄酒评委、国家一级酿酒师的杜展成在接受WBO采访时就指出:“自酿葡萄酒从酿酒原料来源、制作、发酵、储存到最后的成品,在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可严格执行,只要其中一步出现纰漏便很容易出现问题。”
02
常见的三大危害
据了解,自酿葡萄酒对人身最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甲醇超标、杂菌污染和发酵爆炸这三个方面。
甲醇超标 :根据《GB 15037-2006 葡萄酒国家标准》规定,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必须在400毫克以下。而自酿葡萄酒常因葡萄原料、发酵环境及检测控制方式等,非常容易导致甲醇过量超标;
杂菌污染:葡萄酒在传统酿造过程中的灭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如果在原料、酿造条件控制不佳时,就会产生“杂菌”,从而破坏葡萄酒的正常发酵,轻则影响酒的口感,重则因杂菌生长而产生有毒物质,导致饮用后出现食物中毒;
发酵爆炸:在葡萄发酵过程中,会将糖分等物质转化为酒精,然后会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在完全密闭的容器中越来越多,一旦超过容器的承受限度,容器就会被炸裂,装满自酿葡萄酒的容器就可能变成一枚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
“即使最终酿制成功且没有质量和安全问题,在风味、口感和品质等方面也是很难达到专业机构的水平的,真不如直接购买正规品牌葡萄酒产品。”一位葡萄酒业内人士指出。
03
堵or疏?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不过,也有对解决自酿这一现象有不同看法的声音。
“很多自酿葡萄酒的消费者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喝葡萄酒’那么简单的需求,就像当下很多在城市周边去认领一块有机农庄田地种菜一样,它也有很多想要参与、体验、追求健康的属性。”一位酒类营销专家解释说,自酿的DIY成分天生就有着体验和参与的乐趣,很难从人性上去“堵”住这一做法。
对此,WBO也曾经报道过一家山东酒庄的真实案例。其酒庄庄主就因观察到当地的消费者自酿传统,通过举办活动和推出自己酒庄的酿酒葡萄,直接让消费者参与从酿酒葡萄的采摘到提供发酵、装瓶和个性化贴标服务,让消费者亲身参与和体验专业化的葡萄酒酿造过程,喝上几乎可以算是自酿的葡萄酒,从而将自己的酒庄带上了完全不一样的经营路径。
“从消费体验、传播葡萄酒知识和文化,以及酒庄品牌的建设上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杜展成表示,他所在的芳香酒庄也同样会举办一些像葡萄采摘节等等的活动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除了山东,据WBO了解,像宁夏也有类似酒庄在做相同的探索,不过要想让全国更多的酒庄都参与进来也有一定的阻力。“酒庄通常需要做更多的市场投入,并且短期内可能还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杜展成坦诚当下葡萄酒市场的整体氛围还需要做更多的消费者培育工作,光靠单个酒庄的话,影响力度太小。
“肯定需要更多的企业来参与这种体验式的引导,才能形成更成熟、覆盖范围更广的市场氛围。”上述酒类营销专家表示,只有这样,自酿葡萄酒这一大众行为才能更好地减少和规避掉目前普遍的人身伤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