酩悦轩尼诗全球裁员1200人,国内团队已开启
近日,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旗下葡萄酒与烈酒部门——酩悦轩尼诗(Moët Hennessy)宣布启动大规模组织架构重组,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削减约10%的岗位,以应对销售放缓与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
该部门目前拥有员工约9400人,此轮裁员预计涉及约1200人,目标是将人力规模调整回2019年前水平。烈酒商业了解到,自去年开始,轩尼诗、人头马在国内就开始裁减了一部分一线业务,后续其他洋酒厂家也会陆续开始“瘦身”。
01 轩尼诗裁员1200人,员工规模回归2019年
据外媒报道,酩悦轩尼诗首席执行官让-雅克·吉奥尼(Jean-Jacques Guiony)近日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向员工坦言,尽管当前部门营收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但同期运营成本激增35%。
此外,吉奥尼也向员工保证,当前困境属于周期性波动,虽形势严峻,但终将好转。不过他也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给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前景都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据悉,本轮裁员将主要通过自然减员与内部转岗实现,目前公司已启动全球范围的招聘冻结且尚未公布详细时间表。
另外,根据LVMH 2025年财年一季报显示,酩悦轩尼诗的有机销售额同比下滑9%,成为LVMH集团内部表现最疲软的业务板块,集团整体有机销售额下降了3%。
LVMH 2025年财年一季报
副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阿尔诺(Alexandre Arnault)也在会议上坦言:“通常当酒类业务低迷时,集团时尚板块或其他业务会有亮眼表现,但如今整体形势都不容乐观。”
从消费趋势看,干邑与香槟作为高度依赖场景化消费的高端酒类,比较难形成日常刚需。在国内,曾被广泛用于商务宴请与礼品馈赠的消费场景正在迅速理性化;而在美国,高通胀和高利率已迫使大量消费者转向价格更具性价比的替代产品。两大关键市场需求双双趋弱,使得香槟与干邑的增长动力显著减弱。
02 多重压力下的收缩调整,国内早已开启裁员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白兰地进口量为244万升、进口额约为4.11亿元人民币,在烈酒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大幅缩水至20%。除了进口量在逐步下降之外,自对欧盟白兰地实施反倾销调查以来,轩尼诗等品牌的法国干邑在线上免税店也出现了下架的情况。
所以导致此次轩尼诗裁员的原因,既有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也有供给端和宏观环境的冲击。
此外,全球贸易格局的紧张也对出口构成掣肘。中国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尚未明朗,令法国烈酒企业对国内出口信心受挫;而美国则可能因政策变动重新加征对欧盟酒类的高额关税,进一步压缩了干邑在全球市场的增长空间。
针对此次轩尼诗裁员的情况,某轩尼诗经销商告诉烈酒商业,因为业绩暴跌,所以去年就已经开始裁员,不止轩尼诗,其他一些洋酒厂家也会陆续开始新一轮裁员。“另外,轩尼诗和人头马暂时只裁减了一线业务人员,后面也许会针对中层进行裁员。” 一家排名前五的干邑品牌甚至裁减了中国区负责人和南方市场负责人。
上海烈酒进口商范德表示:“国内其实已经持续优化两年了,人员配置本就处于压缩状态,因此此次裁员对国内的直接影响有限。”他指出,从2023年起,国内市场就已进入调整阶段,不再新设岗位,至少有70人被裁,这种“低温运行”的策略早已展开。
厦门丰德酒业相关负责人武永磊表示:“裁员之后,相关的资源投入肯定会减少,对国内客户的服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之目前的关税政策,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或许会进一步降低其市场份额。”
广州洋酒进口商赵凡也表示:“轩尼诗或许正逐步从原来的‘高覆盖’渠道模式,转向精细化运营高净值客户圈层。这意味着小型分销商的支持资源减少,市场活动频次降低,品牌推广更加依赖核心城市。”他补充说,部分合作商已明显感觉到市场支持“自己掏钱”的趋势在加重。
本轮轩尼诗全球裁员,或许是其面对成本压力与需求转型所作出的集中反应,也是奢侈酒类企业在新周期下的典型缩影。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