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进口酒商热衷的“拼柜”,有了一些新变化

2025-10-30 10:29

近两年,终端动销的疲软向上游传导,酒商们在成本控制上愈发谨慎。面对需求减弱与资金周转压力,“节流”几乎成了行业共识。在今年秋糖的交流中,有展商透露,为了降低运营负担,一些进口酒商重新开始“拼柜”。


WBO注意到,传统的“拼柜”也有了一些新变化。目前选择“拼柜”的葡萄酒单价出现升高,多为2欧元以上。此外,在原有的基础上,现在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进口商与葡萄酒共同“拼柜”,进行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开辟新的机会。


1

采购数量缩水,葡萄酒拼柜以中高端产品为主


所谓“拼柜”,是指不同进口商将各自的酒品共同装入同一个货柜中进口,以此分摊运费、仓储费及报关费用。简单来说,就是“抱团取暖”,让原本单独承担的高昂进口成本得以均摊。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种传统的操作方式重新焕发活力,不仅体现出进口商对成本的精算态度,也折射出行业整体的“轻资产化”趋势。


南京葡萄酒进口商张铭提到:“在2018年之前,一般每次都是进口1-2条柜,现在只是拼几个托盘,大家都在精打细算,南京这边多数中小型进口商都开始互通有无,组建拼柜群,甚至跨行业找资源。每个人都希望能把物流成本摊薄一点。”


张铭还表示,相比较过去,现在‘拼柜’主要集中在中端产品上,因其走量相对较大,所以分摊成本比例更显著。但更关键的意义在于,它让中小酒商重新找到了生存空间。“拼柜不只是节约几千块运费的问题,而是相对灵活一点,不被库存‘绑架’。”


融汇APUS云仓相关负责人马新途指出:“之前进口商动辄一两个货柜的进货现在很少了,很多都是几个托盘‘拼柜’进口,甚至在保税仓库直接找‘现货’清关,一方面说明采购量的减少,另一方面也说明进口商更加谨慎,不愿意压货,也不再寻求以量换‘总代’资格,这对供应链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


马新途还表示:“目前选择‘拼柜’的葡萄酒以中高档居多,2欧元以下的葡萄酒基本还是会选择整柜进口。”


深圳葡萄酒进口商庄良辉也告诉WBO:“以前我们都是一下进两条货柜左右,但现在很多订单量都控制在几个托盘以内,单独发柜成本太高,拼柜更划算一些。更重要的是,拼柜可以避免压货,一旦客户有需求再及时下单。”


庄良辉还指出,现在还有一些报关公司主动牵头建立“拼柜对接群”,让不同行业的进口商在同一平台上撮合合作。


“有时候货量少、时间紧,来不及等到同品类的拼柜,只能选择与其他产品一起拼柜。有时候在和不同领域的进口商合作时,能够借助彼此的渠道和资源,形成联动。”庄良辉表示:“之前就和一家做珠宝的企业相互合作,利用各自原先的渠道,加入了对方的产品,形成联动销售。”


昆明高尔特经贸相关负责人涂名栩表示:“我们没有和其他进口商进行拼柜,但我们有时会把2-3个酒庄的酒拼在一起,装成一个柜。”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多数进口商的下单策略趋向“谨慎化”与“碎片化”。过去的“整柜囤货”在如今看来是一种风险,取而代之的,是“小批量、多批次”的灵活模式。这也意味着,拼柜不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手段,更是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它让进口商有了“轻装上阵”的可能,在不确定的市场中保留流动性与灵活性。


2

“拼柜”背后的潜在风险


虽然“拼柜”确实能为进口商带来了可观的成本节约,但成本降低的另一面,是时间、风险与管理复杂度的增加。对于进口商而言,节约的是物流开支,增加的却是沟通、协调与不确定性。拼柜需要在货品、时间、报关文件等多个环节上实现精准配合,任何一方的延误或差错,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在费用计算方面,多数情况下,拼柜运输的运费采用“W/M”原则,即按重量吨和体积吨两者中较高者计费。表面上看,拼柜让每家进口商分摊了运费,但实际上,背后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考量。例如,货物体积虽小但重量大,或价值差异较大时,费用划分就需重新平衡,否则容易引发分摊不公的争议。因此,拼柜虽然降低了门槛,却提高了协作与结算的复杂度。


山东葡萄酒进口商孙明辉指出:“拼柜的费用除了按照货物体积或重量来分摊之外,还会涉及额外的拼箱管理费、装卸费、仓储费等。不同货主的货物价值、重量和包装形式差异较大,最终结算时容易出现争议。如果没有事先明确约定责任与分摊标准,就可能产生纠纷。”


厦门葡萄酒进口商张争表示:“其实只要货量超过400箱,一般整柜运输反而更划算。拼柜更适合货量在100箱左右的小批次,因为整柜可以节省分拨费和清关费用。相较之下,虽然整柜的海运费稍高,但节省下来的分拨和报关成本往往更多。”他还补充道:“如果一个柜中混装多种品牌和品类的葡萄酒,一旦到货后发现数量或质量与合同不符,责任划分往往十分棘手,有时确实挺乱的。”


深圳一家报关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WBO:“在‘拼柜’中,只要其中一票货物的单证出现问题,出口海关就会暂停整个集装箱的放行。海关在出关前必须确保整柜文件完整、关封正确,因此一旦某家企业报关出现纰漏,就会影响整个柜的出运。”这也是部分进口商对拼柜仍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拼柜”的执行还依赖于物流公司的统筹与调配能力。相比整柜,拼柜需要承运方匹配不同客户的货物类型、体积、重量、装运港、目的港与交货期等多重条件,才能合理拼装进同一集装箱。


若物流公司资源有限或组织能力不足,货物配载周期会被拉长,甚至造成延误。对于以时间效率为核心竞争力的进口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风险变量。


*图源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