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O秋糖观察:展商预期不高,经销商关注低度产品和性价比

2025-10-17 11:22

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秋糖”)再度落地南京,然而在市场整体偏冷、终端需求趋缓的大背景下,本届展会的整体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缩水。受制于中秋国庆“旺季不旺”的市场现实和葡萄酒渠道高库存压力,不少经销商也表示当前选品热情有限,采购需求处于低位。


不过WBO在秋糖酒店展中观察发现,虽然参展规模不如春糖,但多个酒店展人流量好于上届深圳秋糖,展商的心态、选品以及观众构成正悄然变化。本届秋糖究竟呈现出怎样的行业面貌?又折射出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WBO带来一线解读。


1规模缩减,参展人群的精准度提高


本届秋糖酒店展葡萄酒集中在三家酒店,其中,玄武饭店酒店展共开放5天,紫峰洲际、凯宾斯基则只开展2天,与春糖300+展商相比,今年各酒店展的葡萄酒展商数量平均在150家,展位也多集中于一个展厅,装修简约,力求控制成本、精简布展。


尽管南京连日小雨,但现场人流并未明显受阻,三家酒店展区均可见参展观众咨询、品酒,交通拥堵甚至成为周边居民的“展会信号”。


不过,相较往年热烈氛围,今年秋糖酒店展的氛围营造并不明显。WBO观察发现,在机场、地铁、商圈等高流量地段,只有零散的酒水广告,一些本地居民甚至只是因交通拥堵才得知展会正在举行。


行业品牌参展意愿也有所下降。除了一些固定的“老面孔”之外,部分上市酒企、知名进口商选择缺席,令本就碎片化的葡萄酒行业在本届秋糖更加缺乏“中心感”与品牌带动效应。


未去现场的深圳酒类经销商孙泽成表示:“一方面对秋糖预期本就不高,另一方面南京距离远、成本高,来回路费、住宿、餐饮加起来不划算。”


从展团阵容看,过去常见的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疆、河北等国内外产区展团在今年展会中显著减少,仅有南法、贺兰山东麓等少数展团亮相。这使得酒店展展区面积被进一步压缩。有跟随展团参展的一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赵平透露:“我们原本没打算来,预期也不高,但考虑到品牌露出还是重要,所以决定借机提升曝光。”


归根结底,面对高库存与需求疲软,经销商的策略更加务实,“节流”优先,精准投入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与展团缩水形成对比的是观众的精准度提高。Last Barrel澳洲酒庄相关负责人孙成龙表示,今年参加酒店展的人群明显以专业采购商、经销商为主,减少了大量“打酱油式”游客和观望者,客户更精准。


酩洋供应链管理(青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吕瑞香也表示,南京场观众质量较高,很多老客户专程赶来,整体氛围也不错,沟通也很高效。


广州西味国际创始人潘雪峰则告诉WBO,今年秋糖酒店展的效果还算不错,比预想的要好一些。“今年客户选品没有发生特别大的改变,市场变化不大。”


2无醇及低度葡萄酒受到追捧


秋糖作为一场信息交流大会,无论是否有成交量,各方的交流也能透露出一些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本届秋糖酒店展中,无醇、脱醇葡萄酒获得较高关注。不少参展商告诉WBO,前来咨询无醇酒的客户数量大增,尤其是对“低糖”的产品表现出强烈兴趣。


与往年相比,今年秋糖酒店展中无醇葡萄酒的展出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无醇产品多以零散形式出现在不同展位上,缺乏整体感与集群效应。而今年,在酒店展中,一些无醇葡萄酒品牌集中布展,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由此可见,该细分市场正逐步走向体系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正视无醇产品的商业价值与市场潜力,主动参与到这一赛道中,未来无醇葡萄酒市场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酒雅国际贸易负责人王雪指出:“虽然整体市场环境艰难,但无醇葡萄酒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有很好的反响。”一位主打西班牙进口酒的展商孙志鹏补充道:“今年无醇葡萄酒问得特别多,很多客户一开口就指名无醇产品,说明这个细分市场的关注度正在快速提升。”


此外,参展现场也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潮饮区人气明显上升,NFC果酒、小瓶酒、即饮酒等新品类展位增加,形成一股“轻饮”风潮。


浙江迈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葛征波逛了两天酒店展后表示,“低度葡萄酒”也将成为一个趋势。他注意到,越来越多展商开始主动推出酒精度在10度以下的产品,涵盖低度红、白葡萄酒及起泡酒等多个品类。


这些低度酒不仅在酒精含量上更轻盈,也更注重口感的平衡与包装的美感,整体朝着“好喝、好看、好入口”的方向发展,以更贴近年轻消费者的饮用场景和审美偏好。


葛征波还提到,他看好的一款产品来自西班牙,是一款酒精度为5.5度的低起泡葡萄酒,采用螺旋盖封装,既方便携带又增强了日常饮用的便利性。“这款酒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在年轻群体中接受度很高,意外的是中老年消费者也不排斥,反而觉得入口顺、适合日常小酌。”在他看来,这类低度酒产品既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对“轻负担饮酒”的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了葡萄酒的饮用边界,是未来值得持续关注的细分方向。


一位逛展的山东酒水经销商向WBO表示,自己想在秋糖酒店展中找几款适合年轻人的葡萄酒。“酒精度较低、果味明显、包装时尚的轻饮产品,现在比较容易打开市场,我现在在做社群团购和社交电商,像螺旋盖、便携瓶、小容量、价格低、带一点微气泡的葡萄酒特别受欢迎,拍照好看,社交媒体传播效率也会更高。”


除了无醇葡萄酒、低度酒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之外,WBO还注意到,今年澳洲葡萄酒的展商有所增加,不仅展馆“黄金位置”由澳洲品牌占据,还出现了多家OEM和原酒供应商,展位数量和热度均有所回升。


一家澳洲酒商表示,“我们这次参展不是为了现场销售,而是为了建立联系、重塑信任,很多客户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合作,我们希望通过秋糖这个平台重新链接。”


3“直播带货”成为部分酒店展的标配


WBO在现场观察到,在一些酒店展中,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标配。不少展商的展位前都配备了三脚架、补光灯、手机支架等直播设备,展会现场从传统展览空间,变成了直播电商的“布景棚”。展商一边接待现场观众,一边面向镜头推介产品,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运作。


从展会现场的热度来看,虽然人流不错,但部分展商表示,部分订单与转化大多来源于线上直播渠道。相比过去依赖“逛展成交”的模式,如今品牌更倾向于借助展会搭建曝光场景,通过直播导流实现线上销售。


一位展商主播告诉WBO,他们每天都会开播,每场的观看人数基本稳定在1000-2000人。秋糖期间的订单转化率不错,成交主要靠直播间,展位前转化要慢一些。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销售渠道的变化,也说明了展会功能或许正在重构,传统的“交易场”正在逐步让位于“展示场”“引流场”,品牌展示+线上成交正在成为展商的“新标配”。这种方式既能有效降低获客成本,也拓宽了潜在受众的边界,为酒类品牌提供了更多元的传播路径。


4大多数经销商偏好低价酒,主打性价比


在交流中,WBO也发现,受消费降级与“限酒令”的影响,大多数经销商更偏好入门款与性价比高的低价产品。无论是传统的红白葡萄酒,还是逐渐兴起的无醇葡萄酒,前来咨询和洽谈的客户大多锁定在“几十元到百元出头”的价位段。


展会现场,OEM企业和原酒进口商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说明产业链上下游正快速适应这一“性价比驱动”的市场逻辑。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低价的国内灌装澳洲酒进入市场。


广西一家酒业负责人孙城表示,“这两年大家都在想办法清库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价促销。虽然手段简单粗暴,但市场反馈确实好,这也正是现场大家都在找低价酒的原因。”


青田铭溢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殷家豪也分享道:“我们今年带来的几款新品都是价格在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之间,整体定位就是性价比优先,毕竟现在渠道商、消费者都变得务实了。”


此外,WBO注意到,还有不少客户关注“一件代发”模式,尤其是以中小渠道商、散户为主的采购群体。这种对灵活供货方式的需求,也反映出渠道生态的多元化趋势,低门槛、高周转、低库存压力成为当前市场的理性选择。


5部分展商的期望较为保守,重点放在“品牌露出”


在当前酒水整体市场趋于冷静的背景下,多数参展商对于本届秋糖的预期都较为保守。他们并不奢望通过短短几天就实现大规模成交,更多是将其视作一次维系客户关系、实现品牌露出的“例行操作”。


莉兹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干表示,今年为了节省费用,并没有带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到展会,只是自己来参展。“一开始对今年的秋糖酒店展没抱有期望,但没想到,实际比预期高不少。”


丰德酒业的武永振坦言:“春糖、秋糖我们每年都会参加,早已成为一种行业惯性,不来反倒觉得少了点什么。”


新西兰百碧祺酒庄的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现在招商的效率相对比较低,但通过展会至少能告诉客户,‘我们还在’,有积极经营的态度。”对许多品牌而言,在行业信心低迷时保持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市场姿态。


“我们来参展主要是为了跟行业同仁沟通交流,未来如果展会预算缩减,可能会更多倾向投放精准型的精品酒展,而非大型综合展。”赵平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原本对展会没有太多期待,部分展商在实际参展过程中反而获得了“意外之喜”。例如有参展商在开展第一天就收到多个订单,或是重新联络上沉寂已久的老客户。在不确定中寻找机会,依旧是品牌突围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