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亚吉欧先后停产旗下2个重要原料厂,主要供应调和威士忌

2025-11-27 11:04

帝亚吉欧今年9月和11月分别暂停了苏格兰第林可威士忌蒸馏厂(Teaninich Distillery)以及苏格兰瑰屿发麦厂(Roseisle Maltings)的生产,瑰屿发麦厂也有一个同名酒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酒厂是帝亚吉欧产量前三大的麦芽威士忌酒厂,不过酒厂装瓶的产品较少,大部分产量用于生产尊尼获加、珍宝等调和威士忌品牌。这一动作也引发行业关注,在当前全球烈酒需求波动的背景下,帝亚吉欧是否正在面对调和威士忌产能过剩的问题?


01 两个原料产能大厂暂停生产


这并非两个小厂、边缘资产,而是帝亚吉欧在其苏格兰麦芽威士忌组合中极为重要、产能排前三的大厂。


第林可蒸馏厂的年产能达1020万升,长期为尊尼获加等调和威士忌提供基酒。与此同时,瑰屿蒸馏厂的年产能也在1000万升左右,本次暂时停产的为其配套的瑰屿发麦厂,年烘干麦芽产能高达约35000吨,自1981年以来一直是苏格兰威士忌大麦麦芽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第林可蒸馏厂

对于瑰屿麦芽厂的停产,帝亚吉欧表示“至少要到2026年6月。未来生产目前正在审查中,我们正在与供应商沟通,作为正常规划周期的一部分。员工没有影响,他们已被调往其他地点或岗位。”

瑰屿蒸馏厂

在帝亚吉欧的表述中,本轮暂停生产指向“需求放缓、产能与库存失衡、产业整体环境变化”。


作为占据苏格兰大份额威士忌产能的企业,帝亚吉欧旗下发麦厂与蒸馏厂不仅服务自身品牌,也承担向行业提供麦芽、原酒等原料的角色。例如2023年起,在行业需求走高时,帝亚吉欧曾减少波特艾伦发麦厂对外泥煤麦芽供应,引发其他酒厂原料紧缺。如今反向出现的“停产调节”,本质上反映了当前原酒需求的走弱与行业库存压力的积累。


02 尊尼获加销量连续2年下跌


在帝亚吉欧的调和威士忌体系中,尊尼获加占据着绝对主力地位,而其近两年的表现也为此次产能调整提供了市场端的解释。


根据帝亚吉欧发布的2025财年(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财报,尊尼获加出现量额双降。而回看过去三年,尊尼获加经历了从高增长到快速下滑的剧烈波动:


2023财年:销量同比有机增长13%,净销售额有机增长29%,红牌在非洲以外的主要市场全面走强;

2024财年:销量同比有机下滑4%,净销售额有机增长1%;

2025财年:销量同比有机下滑3%,净销售有机下滑5%,未再披露尊尼获加等品牌在不同区域市场的具体表现。


也就是说,帝亚吉欧在前期行业高景气阶段扩大的产能,正与当下的需求放缓形成错位。此次停产可被视为对库存偏高、需求不及扩产预期的主动修正。


从苏格兰调和型威士忌出口数据来看,也呈现降温趋势。2025年1—6月,2L及以下调和型苏威出口量同比下滑2.67%,2L以上调和型苏威出口量下滑8.14%。根据The Spirits Business公布数据,尊尼获加依旧占TOP10苏威销量份额的30%。


不过从区域市场看仍呈现分化,例如中国大陆市场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苏格兰2L及以下调和型威士忌对华出口量、额分别大增45.8%、40.58%。可见中国大陆对于尊尼获加等品牌来看,仍属于保量或者可实现增量的市场。


但有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中国市场对作为基酒的调和型威士忌的需求有所上升,诸如芝华士、百龄坛还有尊尼获加的红牌都算是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但另一方面,帝亚吉欧中国区曾出现裁员,大单品苏格登价格倒挂,也影响渠道端对公司整体产品线的信心。这意味着,即便中国有增量,其对全球产能的吸收能力仍相对有限。


在其他国际市场,帝亚吉欧的调和威士忌面临的压力更为显性:包括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关税压力、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导致的中低端烈酒消费放缓,还有来自苏格兰本土近年来上调的烈酒税所带来的成本压力等。


在上述背景之外,帝亚吉欧也在进行主动的成本缩减。在今年5月帝亚吉欧宣布未来3年内实施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成本节约计划,提升运营模式灵活性。帝亚吉欧预计,该计划将自2026财年起为其带来约每年3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因此在暂时性停产等阶段性举措之外,还透露可能要进行一些资产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