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30%消费者减少酒类使用量
近日,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勾勒出疫情好转之后消费者的生动画像。调查显示,随着疫情逐渐平息,国内消费者信心正逐步恢复,未来几个月,大多数消费者在某些品类上将恢复较高水平支出。但也有仍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一些品类支出将保有谨慎态度。
此次调查分别在2月、3月共计调研了约2500名中国消费者,衡量他们对以下8个品类的消费态度:酒类、彩妆、护肤品、零食、家庭清洁、个人护理、生鲜食品和婴儿护理。
疫情一度在2月令很多线下消费暂停,然而,伴随每日新增病例数下降,消费需求正逐步恢复。在3月份进行的调查中,约一半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2至3个月后经济可能恢复增长(乐观者较2月份高出5个百分点)。高线城市受访者更为乐观,约55%受访者表达了乐观情绪,低线城市约为40%。
疫情爆发期间,随着需求全面萎缩,8个被调研品类中多数品类遭遇冲击,特别是非必需品。调查显示,约30%的消费者减少了护肤品和酒类的使用量,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减少了彩妆类产品的使用量。但另一方面,高线城市较富裕受访者中,约30%在疫情期间反而增加了护肤品使用量。
在被问及疫情结束后消费品使用量如何变化,多数受访者表示,多数品类的用量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60%至70%受访者预计消费品使用量将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略有提升;10%的受访者表示将大幅增加消费品使用量,可能一定程度反映了需求的延迟。不过,20%至30%的受访者表示将继续保持谨慎,略微甚至大幅减少各品类使用量,这也特别对彩妆、护肤、酒类等非必需消费品提出了挑战。
此外,疫情期间,在被调研的8个消费品类中,选择线上购物的消费者比例较疫情前均有15至30个百分点的增长。为应对这一趋势,许多消费品公司都加大了对社交、电商和全渠道营销的投资,而此举反过来又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这股趋势能否延续至疫情后?调查显示,各消费品类具有较大差异。
在线上营销较为如鱼得水的是触网较早的彩妆、护肤等品类。疫情爆发前,护肤和彩妆品类就有约30%的销售额来自线上,此次疫情中又不断加码了线上布局。对于这类已经在电商销售渠道中占领先机的品类,今后的发展路径相对清晰。
但对于类似生鲜这样电商渗透率较低的品类,未来前景尚不明确。调查显示,虽然这些品类在疫情期间线上销售增加,但疫情高峰期出现的线上销售激增现象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相关企业还需克服本品类发展电商时遇到的结构性障碍,包括便捷的线下替代渠道、高昂的供应链成本和非标准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