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碰瓷人”盯上葡萄酒行业,如何防雷?

2016-08-23 09:33 WBO葡萄酒商业观察

文|WBO专栏作家 李兰

 

前段时间有线上葡萄酒卖家抱怨,被职业敲诈的盯上,拍了宝贝,然后假装顾客起诉产品标签触犯了食品标签的相关法规,依据就是葡萄酒的中文背标净含量标注cl与中国法定计量单位ml不符。

 

另外,网页详情面中有宣传葡萄酒获奖信息,违反了酒类广告管理办法中的酒类广告禁止宣传内容。

 

针对这两条,他先敲诈恐吓,要求退一赔三,不给他钱就去工商投诉。先期一看这阵势就知道遇上职业敲诈的了,必然没搭理他。结果过了两个星期,真的有工商的行政人员过来检查办案了。

 

相信遇到这种情况的商家必然不在少数,虽说经营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还是会被举报出违背了什么法规条例,最后还得费时费力费钱的“洗白”,闹得草木皆兵。

 

从中可见一斑,这些职业碰瓷人打假的目的并不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初衷的,而是寻找法律漏洞,来获得高额利润,比起公众利益,打假人更为关注自身经济利益,让“打假”行为彻彻底底变了味儿。

 

这些职业打假人惯用伎俩及手段是什么?

 
 

 

类似上述职业打假案例比比皆是,其套路也大同小异,往往是从电商平台下单购买,通过钻新广告法和新消法的漏洞,以“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名义,通过客服渠道进行明目张胆的威胁与恐吓,要求“退一赔三”,而对正常的退换货服务并不满足,动辄都是口径相当一致的“举报、投诉”等口气,大多是一副不得到赔偿不罢休的态度。

 

而从这些几乎“格式化”的投诉和态度来看,动机也相当清晰,目的就是以投诉要挟来得到利益回报,这已经成为专业碰瓷的“标准化流程”。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职业打假

 

近年来以职业打假名义碰瓷的行为频发,唯利是图的诉讼请求表现突出,而打假的放大镜也主要盯在了针对极限宣传用语、宣传与实际不符上。

 

甚至经营者为了避免麻烦,部分会采取“私了”后撤诉,使“职业打假”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纵使经营者对这些职业打假人不管不顾,一旦他们投诉到了工商,依然会有一大堆走程序的麻烦,而对于职业打假人来说,就等于“坐山观虎斗”且“坐收渔翁之利”。

 

职业打假人的特点

 

职业举报人已逐渐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的态势。连他们都已经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有的甚至已经高度组织化,营利性倾向明显。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购买商品,有的负责与商家以及行政机关交涉,有的负责提起诉讼,注重索赔效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打假人的地域偏好为江、浙、沪、皖、粤等省份。这个特点很有意思,但是稍稍琢磨就能大概明白:打假很赚钱,但这个“发家致富”的门路却非人人可为。可能与这些地方做生意的人比较彬彬有礼有关系,你想要是遇上东北那旮旯的,这火爆脾气一上来,肯定不止光吵吵了。 

 

当收到这些打假人的投诉或者举报后,工商的执法程序又是怎么样的呢?

 

为了解这个,我专门去请教了工商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以下就是大致的办案流程:

 

受理买家投诉/举报之后,按照地域划分分配给当地工商单位,再由当地工商部门联系商家。联系上之后,会发行政询问书进行具体询问(取证+求证的过程),然后依据询问情况判断是否要进行调解。之后就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接受调解。之后就要走司法程序了,但是这些职业打假人不会为了几百块的事情进行起诉的,一是因为起诉公证的成本太高,二是一诉二诉下来几年时间过去了,骗子也等不了这么久的。

 

第二种就是接受调解。很多商家不愿意麻烦,比方像上面说到的赔个酒钱、进行整改之类的,骗子得了便宜一般也不大会再卖乖,但是前提是确实没什么大事儿,要罚款也没什么理由。

 

不得不说,职业打假人的职业索赔行为对行政和司法资源带来了较大压力。举个例子,杭州良渚区的工商所在半年不到的时间下来就有千余件投诉举报案件,无论是行政资源还是司法资源都是有限的,被职业举报人占用的资源已然太多。

 

对于酒类电商来讲,如何在被专业打假的基础上,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1. 首先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好电商平台产品真实有效的信息,不夸大,不虚假,让打假人无漏洞可钻才是硬道理!

 

2. 自己类目的新广告法和新消法规则要了解清楚,在线上销售宝贝过程中不要触及“雷区”。比方说各类葡萄酒奖项等宣传标示,都不能凭空捏造并要有绝对的证明。

 

3. 配合执法人员。一般执法人员很容易看出是否为专业打假人员(曾有同一人一次投诉了十多家),在此基础上,情节较轻的都会在卖家的角度予以考虑。

 

4. 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商家可以跟举报人走司法程序,取证工作需要做好,想方设法的让打假人透露举报就是为了钱,情节恶劣的可以反举报其欺诈,另外一个法门就拖时间,走司法程序结果多半是会输的,卖家可以以准备材料为借口,拖1-3个月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就能增加打假人的打假成本,有时候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了举报。

 

5 .在被职业打假人威胁后,争取最快的时间把标签或者页面等不良信息更正过来,越早更正越早。

 

后话

 

不可否认,“职业碰瓷人”的出现对企业商品质量监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现行法律中的一些惩罚性赔偿制度,也给一些动机不纯的职业打假、索赔人钻了空子,职业打假利润丰厚,其实是社会之耻,折射出假货泛滥的悲催现实,同时还暴露了质量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乱象。

 

另外嘛,还期待国家在保护消费者(包括职业打假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多考虑保护商家的合法利益,像严厉打击不法商家一样严厉打击居心不良“职业打假”人,对于栽赃陷害、敲诈勒索之人公之于众,让那些人在社会上只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再也不敢有恶行!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