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执法部门“质量提升行动年”,这5个雷葡萄酒商千万别踩
文| WBO蔡梦藜
2018年以来,我国多个执法部门提出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提升行动”与“专项整治”。这些内容中,有不少涉及酒类行业。葡萄酒的贸易商与销售商,又应该注意哪些高发问题?
质检总局近日印发《2018年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要点》,大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年”。表示将对食品相关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大消费品执法打假力度,加强电商领域执法。
对于执法部门的质量提升行动,特别是针对制假售假,想必绝大多数葡萄酒从业者都举双手支持。但WBO也发现,在2017年,还有诸多葡萄酒因质量不合格或者单证不合规被查处。
WBO也梳理出5类2017年葡萄酒质量安全的“高发事件”,并总结出相关解决方案。望从业者可以防患于未然。
包装不合格
在2017年质检总局发布的不合格名单中,进口葡萄酒因包装不合格被查处是最高发的事件。
WBO曾发文《国家质检总局通报145批次不合格进口葡萄酒,超半数是包装问题》详细报道过包装问题。包装不合格一般指纸箱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
如何解决此问题?在发货前,可以让厂家多放一些纸箱在货柜中,入境时发生破损,换掉纸箱即可。执法部门会对破碎的酒瓶与被污染的纸箱进行销毁。
单证问题
“货证不符,标签不合格,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一类单证问题也属“重灾区”。
进口葡萄酒在报检时,需提供合同、箱单、发票等常规性单证,还需提供原产地证。如有检测报告也需提供。且单证上对货物的描述如名称、批号、数量等一定要与实际货物相符。否则将被视为货证不符。
葡萄酒的标签各项需严格按照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进行标注。根据标准,背标需注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葡萄酒可不标准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原瓶进口葡萄酒无需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理化指标不合格
在2017年,有多个批次的葡萄酒在入境时被查出理化指标不合格。
根据GB15037-2006 《葡萄酒》,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对干浸出物、挥发酸、柠檬酸、二氧化碳、铁、铜、甲醇、苯甲酸或苯甲酸钠、山梨酸或山梨酸钾这几个项目均有检测要求。
对于进口商而言,在采购葡萄酒时,一定要在下订单之前向供货商索要理化检测报告,以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为准。当然,检测报告只对来样负责。中国进口商在采购时最好还是采购口碑好的厂家,切勿只图便宜。
酒精度不合格
在国内的生产与流通领域,酒精度不合格属于重灾区。2017年,我国多地均有食药监局查处葡萄酒酒精度不合格的案例。
根据GB15037-2006 《葡萄酒》,酒精度示值与实测值不得超过±1.0%(体积分数);低醇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0%-7.0%(体积分数);脱醇葡萄酒的酒精度为0.5%-1.0%(体积分数)。
据了解,酒精度是酒类产品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含量不达标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酒精度不合格可能是个别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或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控制酒精度的高低;也可能是个别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标高酒精度,以提高销售价格,欺骗消费者。
WBO建议:经销商在采购葡萄酒时,也一定要选择口碑好的进口商和生产商,并索取相应的检测报告。
不贴中文背标
此外,进口葡萄酒无中文背标在2017年也有发生的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
据WBO了解,销售无中文背标葡萄酒一旦被食药监局查处,不仅涉案商品会被没收,还会面临处罚。2017年,WBO曾报道过一名酒商因销售8瓶无中文背标葡萄酒,不仅被没收违法所得740元,还被罚款30000元。WBO在此也提醒经销商一定要杜绝销售来路不明、无中文背标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