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批次酒水在12月被海关禁止入境

2025-02-08 09:35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4年12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所列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均已在口岸依法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烈酒商业发现,该批名单共查处了81批次酒水,其中包括13批次清酒,10批次金酒,52批次啤酒,4批次脱醇、配制酒、果酒,还有2批次白兰地及白葡萄酒。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未准入境的酒水中,从美国进口占比约为64%。其原因多为标签不合格、未按要求提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污秽腐败、添加大黄药材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保质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等,主要涉及广州、宁波、厦门、深圳、天津、西安等口岸。


01 12月未获海关准入的酒水中,美国占比约64%


烈酒商业整理海关提供的相关信息发现,在查处的13批次清酒中,来自日本的秀凤清酒、昇潮清酒、両羽清酒因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而未获准入,该批次清酒的生产企业均为秀凤酒造场有限会社。

而查处的10批次金酒,均为英国的塔西尔金酒,因标签不合格被厦门海关查处。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中国香港的黑鸢新界的士三倍IPA啤酒、萤果酿香桃情怀桃子西打苹果酒、萤果酿菠萝派对菠萝西打苹果酒,哈萨克斯坦的图尔根斯塔瑞戈洛德五星白兰地、格兰德维诺名人故事阿里高特干白葡萄酒,法国的诺泽可霞多丽脱醇饮品,均因标签不合格未获准入。

在12月,查处最多的便是来自美国的啤酒,其生产企业分别包含KINGS COUNTY BREWERS COLLECTIVE, LLC、Second Language, LLC d/b/a Halfway Crooks Beer、MASON ALE WORKS LLC、KINGS COUNTY BREWERS COLLECTIVE, LLC等。查处的50批次啤酒,均因污秽腐败未获准入。

此外,还有一批次来自英国的交错混酿荒漠大黄野菌啤酒,因添加大黄药材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未获准入。


来自摩尔多瓦的宏大泽诺夫伏特加配制酒,因保质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未获准入。


02 因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污秽腐败、标签不合格等问题导致无法入关


针对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的问题,福建洋酒进口商吴征表示:“这批次的产品很可能是平行进口货,由于没有原产地证书,所以被拒绝入境,这种商品大概率是有人专门从各种免税店渠道收货,然后平行进口至其他国家而来。”


“一些进口商在日本、法国等国家找到当地销售酒水品牌的代理商,然后从他们手中采购,由于这些酒水在当地销售不涉及出口等,所以不一定会有原产地证书,由于区域限制,也无法为客户找到原产地证书,如果没有这份材料,那自然会被拒绝入境。”吴征说道。


对于标签不合格的问题,南京洋酒进口商成赴表示:“进口烈酒的标签必须包含特定的信息,比如法定名称、实际酒精含量、生产日期等。如果标签上的信息缺失、不清晰、容易磨灭或隐藏,与规定不符的话,都有可能导致标签不合格。”


“进口烈酒的标签在标示配料、添加剂、净含量等方面出现不全或错误时,海关肯定会依法退运。如果一些烈酒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特殊配料或添加剂,这些信息未能在标签上正确标示的话,也可能导致标签不合格。”成赴又道。


针对污秽腐败的问题,广州洋酒进口商范曾解释称,一些海外酒厂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一些老旧设备或未严格筛选原料,导致啤酒在灌装前已受污染。“同时,一些精酿啤酒对运输温度敏感,如果长期暴露于高温或潮湿环境,就容易引发微生物滋生。”


另外,如果进口商通过非正规渠道采购低价啤酒,例如收购海外滞销批次,此类产品可能因仓储条件差或临近保质期而腐败。“还有一些中小进口商为了压缩成本,选择跳过第三方检测环节,这也可能导致问题产品流入,也就无法通过海关。”


“‘大黄’作为一种植物,被用于草药和保健品中,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就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福建洋酒进口商夏平表示,如果酒水中添加的“大黄”成分超出国家规定的安全限量,可能会被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其过量时会对肝脏或肠胃造成刺激,甚至引发中毒。


据了解,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中所用的原料有严格的规定。某些草药、植物提取物只有通过特定的安全认证,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如果大黄没有经过认证或未被允许作为酒水配料,它可能就会被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所以,“大黄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未准入境,通常是因为其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可能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风险,特别是它的使用量过大或来源不明的情况下。

对于摩尔多瓦的宏大泽诺夫伏特加配制酒来说,其保质期的标注方式可能与我国有所不同,导致海关无法准确判断其保质期是否符合要求。

“另外,保质期的标注如果出现模糊、不清晰等情况,海关便难以确定产品是否还在保质期内,一般会拒绝入境。”夏平说道。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