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撤销16张有机证书,其中8张涉及葡萄酒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撤销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烟台朗斯特酒业有限公司、BODEGAS IBAÑESAS DE EXPORTACIóN S.A.、桥畔葡萄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葡萄酒和果酒企业的有机产品认证,共撤销有机证书8张。
在“有机”概念越来越热的背景下,这一举动或将促进有机葡萄酒市场的规范化。
1
5家葡萄酒、果酒企业被撤销有机证书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5年度第1期认证有效性抽查结果的通告显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有机产品认证领域(有机酒类、茶叶等7类产品)的40家认证机构涉及的150批次产品实施了认证有效性抽查。抽查发现11批次抽样产品不符合认证要求。
另外,认证机构已依据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认证要求的获证企业作出撤销16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处理。
其中,涉及5家葡萄酒和果酒企业,共撤销有机证书8张。包括:
伊春市森骄山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野生蓝莓冰酒;
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的红韵·美乐干红葡萄酒;
烟台朗斯特酒业有限公司的歌莉娜有机干红葡萄酒;
BODEGAS IBAÑESAS DE EXPORTACIóN S.A.的格云淳品·光与水有机干红葡萄酒;
桥畔葡萄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桥畔贵人香有机干白葡萄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据了解,BODEGAS IBAÑESAS DE EXPORTACIóN S.A.是一家西班牙酒庄,位于拉曼恰产区,该酒庄在多个国家均有出口红、白葡萄酒,特别是在欧洲及美洲等地区。
2
不符合的项目多为杀菌剂超标
此次抽查发现的不符合的项目多涉及多菌灵、甲霜灵、戊唑醇、嘧霉胺、精甲霜灵、烯酰吗啉等,这也是近几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中常见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多菌灵对于葡萄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有作用,但也存在一定毒性,过量误食会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经口中毒会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业内人士表示,非有机认证的葡萄和葡萄酒农户可能会使用,但有机认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品是不允许使用的。
甲霜灵则是一种苯酰胺类杀菌剂,广泛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引起的植物病害,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对肝脏、神经系统有潜在风险。
中远认证机构的宋欣餘告诉WBO:“国内有机认证是规范的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管理条例严格操作的标准化的认证体系。”
宋欣餘还指出,有机认证的操作规范核心是溯源,想认证有机葡萄酒,首先葡萄的种植及葡萄都必须通过有机种植认证,这也涉及到土壤、水源等多方面因素。“而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来看,这些被撤销的企业多为农残检出问题,而有机葡萄酒的农残检出报告的标准就是不得检出。”
“有机认证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例行检查、飞行检查,或者双随机一公开等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对于企业来讲,除了证书白做了,而且还要在宣传、标签等环节销毁和撤销有机标识。一般的处罚措施是主要针对认证机构,首先会取消证书的有效性,还要罚没违法所得3.3-5倍的罚款。”宋欣餘说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表示,对抽查发现严重不符合的企业,相关认证机构1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相关方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对存在违规使用有机产品禁用物质的情况,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
3
有机葡萄酒还将面临多重挑战
在“有机”市场需求增长的背后,有机认证的标准不断严格化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葡萄酒行业特别是有机葡萄酒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业内人士李杰(化名)表示:“对于有机葡萄酒的污染来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自身在种植过程中,原料出现一些病虫害,就开始使用一些化学杀菌剂,这导致无法认证有机。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机田和非有机田间隔较近,如果非有机田喷洒了一些化学杀菌剂后,飘到有机田中,那么在检测时,则会出现超标的情况。”
当然,不排除一些生产商为了迎合市场的快速变化,可能会选择通过加速生产周期、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忽视了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精细管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违反认证标准。
与此同时,在当前价格敏感的市场环境中,一些酒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采取降低产品质量、削减生产环节的方式。
这与有机产品应具备的高标准和绿色生产理念相悖,进而影响市场的整体信任度。消费者对“有机”标签的信任度本应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随着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这一信任可能受到损害,影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李杰还表示:“任何事情都不能抛开剂量谈危害,对于这些被取消有机认证的葡萄酒来说,虽然把有机标撤回了,但只要这些葡萄酒的相关指标没有超过国家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那么就能以普通葡萄酒的名义进行销售。